小儿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发,其引发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年龄小免疫系统不完善、体质差免疫力低)、环境因素(气候变化致体温调节不佳、居住环境通风差或湿度不适)、接触感染源因素(集体场所人群接触易传播、手接触污染物品易致病原体侵入)
一、自身因素
1.年龄因素:小儿尤其是婴幼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受到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较薄,屏障功能较弱,呼吸道局部的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例如,有研究表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感冒的高发人群,这与该年龄段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密切相关。
2.体质因素:若小儿本身存在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情况,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发生感冒。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小儿,容易出现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小儿对感冒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二、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当气温骤降、季节交替时,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温度的变化。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小儿若穿着过少,容易因受凉而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感冒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在气温急剧下降的时段,儿科门诊因感冒就诊的小儿数量会明显增多。
2.居住环境:如果小儿生活的环境通风不良,室内空气污浊,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积聚,小儿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进而容易引发感冒。另外,室内过度干燥或湿度过高也不利于小儿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功能,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减弱,影响其清除病原体的能力;而湿度过高则有利于一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滋生繁殖。
三、接触感染源因素
1.人群接触:小儿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与其他小朋友密切接触,而这些场所人员密集,病原体容易传播。当有患病儿童携带感冒病原体时,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染给其他小儿。例如,在幼儿园中,一旦有小朋友患上感冒,若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快就会有其他小朋友被传染。
2.物品接触:小儿的手容易接触到被感冒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公共设施的扶手、玩具等,然后小儿用手触摸自己的口鼻等部位,就会导致病原体侵入体内引发感冒。所以,保持小儿手部卫生对于预防感冒非常重要,因为小儿喜欢用手探索周围环境,很容易接触到污染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