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要怎么挖
鸡眼是足部皮肤长期受挤压或摩擦致局限性角质增生,自行“挖”危险,可致出血感染等。正规处理有药物治疗(如水杨酸苯酚贴膏)、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处理鸡眼需特别注意,儿童皮肤娇嫩要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要谨慎,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糖后由医生规范处理。
一、鸡眼的定义与形成原因
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其形成多与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足部畸形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穿高跟鞋会使足部某些部位受到过度挤压,从而容易引发鸡眼。
二、不恰当“挖鸡眼”的危害
自行用刀具等尖锐物品“挖鸡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出血、感染等情况。出血可能会引起局部创面不易愈合,而感染则可能导致炎症加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蜂窝织炎等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三、正规处理鸡眼的方法
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水杨酸苯酚贴膏等药物,水杨酸苯酚贴膏具有溶解角质的作用,将其贴在鸡眼部位,可使鸡眼逐渐软化脱落,但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操作,且敏感皮肤者可能不适用。
2.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能量去除鸡眼组织。激光治疗相对精准,能较快速地去除鸡眼,但治疗后局部会有一定创面,需要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的低温使鸡眼组织坏死脱落。冷冻治疗可能需要多次进行,治疗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等情况,一般可自行吸收,但要注意保护创面,防止继发感染。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足部皮肤娇嫩,自行“挖鸡眼”风险极大,更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儿童处理鸡眼。如果儿童出现鸡眼,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相对温和的药物治疗等,且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皮肤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小心护理创面。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若足部出现鸡眼,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感染等严重后果。在处理鸡眼时,要更加谨慎,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并且要密切关注足部创面的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足部感觉可能减退,对疼痛等刺激不敏感,若自行“挖鸡眼”容易造成较深的损伤且不易察觉,进而引发感染,而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可能难以控制,甚至会导致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鸡眼应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由医生进行规范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