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治疗预防中暑的
中医治疗中暑分证型论治,暑湿困脾用藿香正气类方,热盛动风清热解毒熄风止痉,暑伤心肾清暑益气养心益肾;预防中暑可饮食调理,如食绿豆汤、荷叶粥,穴位保健,按摩合谷穴、艾灸足三里穴,生活起居方面保持环境通风凉爽、合理作息、定时补水、特殊人群注意防暑。
一、中医治疗中暑的方法
中医治疗中暑多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暑湿困脾型:常见于暑天贪凉饮冷,损伤脾胃,出现发热、身重困倦、胸脘痞闷、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可选用藿香正气类方剂,以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为法,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湿邪困阻的状态,促进身体恢复。
热盛动风型:多因暑热炽盛,引动肝风,表现为高热、抽搐、神昏等。可采用清热解毒、熄风止痉的治法,运用羚羊角、钩藤等药物来凉肝熄风,配合清热解毒之品缓解高热等症状。
暑伤心肾型:暑热耗伤气阴,累及心肾,可见心烦、口渴、尿短赤、乏力等。治疗以清暑益气、养心益肾为主,使用清暑益气汤等方剂,补充气阴,调理心肾功能。
二、中医预防中暑的方法
饮食调理:夏季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暑作用的食物。例如绿豆汤,绿豆性凉,能清热解暑、利水消肿,《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治痘毒,利肿胀”,现代研究也表明绿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成分,煮成汤后饮用可帮助人体清热消暑。另外,荷叶粥也是不错的选择,荷叶有清暑利湿的功效,《滇南本草》记载荷叶“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用荷叶与粳米煮粥,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穴位保健:按摩或艾灸某些穴位可以起到预防中暑的效果。比如按摩合谷穴,合谷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用拇指按揉合谷穴,每次1-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每天可多次操作。再如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是强身健体的常用穴位,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功效,艾灸足三里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夏季艾灸足三里有助于预防中暑。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
生活起居: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凉爽,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夏季夜间睡眠时可适当使用风扇或空调,但要注意避免直吹身体,防止受凉。对于从事高温作业的人群,要注意定时补充水分,可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盐分。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防暑,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都应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遮阳帽、穿着透气轻薄的衣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