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骨折怎么治疗
胸骨骨折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适用于无明显移位单纯骨折及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措施是卧床休息加胸带外固定3-4周;手术用于有明显移位累及胸骨柄-体结合处或合并纵隔内器官损伤者,方法是胸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需观察并适当康复锻炼。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单纯胸骨骨折、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无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通常是指骨折端移位较小,对胸廓稳定性影响不大的情况。对于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如合并严重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承受手术创伤时,多采用保守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具有一定的弹性,无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因为儿童自身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
老年患者若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也常优先考虑保守治疗。
2.治疗措施:主要是卧床休息,使用胸带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卧床休息可以减少骨折端的活动,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胸带外固定可以限制胸廓的过度活动,减轻骨折处的疼痛。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胸部疼痛程度以及骨折部位的肿胀等情况。例如,要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因为严重的胸骨骨折可能会影响胸廓的运动,进而影响呼吸功能。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胸骨骨折有明显移位,累及胸骨柄-体结合处,或者合并有纵隔内器官损伤(如大血管损伤、气管损伤等)时需要手术治疗。明显移位的胸骨骨折会破坏胸廓的正常结构,影响胸廓的稳定性,并且可能会压迫纵隔内的重要器官,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年轻且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若胸骨骨折有明显移位,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恢复胸骨的解剖结构,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当合并纵隔内器官损伤时,必须及时手术,以修复受损器官,挽救患者生命。例如,若合并大血管损伤,不及时手术修复可能会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
2.手术方法:通常采用胸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通过切开胸部皮肤、肌肉等组织,暴露骨折部位,然后用钢板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端复位并固定。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等。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但要避免过早剧烈运动,防止内固定物松动或骨折再移位。例如,术后1-2周可以开始进行轻度的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但要注意力度,避免影响骨折愈合和内固定物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