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是什么病以及它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肉瘤是起源于子宫肌层等的相对少见恶性肿瘤,约占子宫恶性肿瘤2%-4%,多见于40-60岁妇女,临床表现多样。其引起因素包括:部分与遗传因素相关,如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因特定基因突变患病风险高;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环境、缺乏孕激素保护等激素因素有关;既往有盆腔放疗史可致子宫组织细胞基因突变增加发病风险;肥胖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危因素,初潮早、绝经晚使子宫内膜受雌激素作用时间长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一、子宫肉瘤是什么病
子宫肉瘤是一种起源于子宫肌层或肌层内结缔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的恶性肿瘤,相对少见,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4%。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60岁妇女。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包块等,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压迫症状、恶病质等表现。
二、子宫肉瘤的引起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子宫肉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如TP53基因突变,这类人群患子宫肉瘤等恶性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该综合征家系中女性发生子宫肉瘤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这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子宫肉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激素因素
1.雌激素: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环境可能与子宫肉瘤的发生有关。例如,无排卵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持续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可能增加子宫肉瘤的发病风险。有研究表明,此类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进而可能引发子宫肉瘤。
2.孕激素:孕激素对子宫内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缺乏孕激素的保护可能增加子宫肉瘤发生风险。例如,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而未加用孕激素的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受到的保护减弱,子宫肉瘤的发病几率相对升高。
(三)放疗因素
既往有盆腔放疗史的患者,盆腔受到电离辐射后,可能引起子宫组织细胞的基因突变,增加子宫肉瘤的发生风险。一般来说,盆腔放疗后发生子宫肉瘤的潜伏期可达10-30年,因此既往有盆腔放疗史的人群需要密切关注子宫相关情况。
(四)其他因素
1.肥胖:肥胖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高危因素之一。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可导致雌激素的合成增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从而增加子宫肉瘤的发病几率。
2.初潮早、绝经晚:初潮年龄早(<12岁)、绝经年龄晚(>55岁)的女性,其子宫内膜受雌激素作用的时间延长,子宫肉瘤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