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有哪些症状
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疼痛(急性者剧烈、早期间歇性后持续,儿童哭闹,慢性者隐痛或胀痛、活动后加重)、肿胀(急性明显、皮肤温度高,慢性也有且伴窦道周围改变)、皮肤改变(急性发红皮温高,慢性有窦道、脓性分泌物、皮肤色素沉着瘢痕等)、功能障碍(四肢发病影响活动,儿童影响更明显);全身症状有发热(急性常超39℃、驰张热型)、寒战(细菌感染致免疫反应)、乏力、食欲不振(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能量消耗及胃肠功能受影响)。
疼痛:急性骨髓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的局部疼痛,早期疼痛可能为间歇性,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变为持续性。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因为其表述疼痛的能力相对较弱,常通过哭闹来表达身体的不适。例如,长骨骨干的急性骨髓炎,疼痛多局限于感染骨的部位。慢性骨髓炎患者也会有疼痛,一般为隐痛或胀痛,在活动后可能会加重。
肿胀:局部软组织会出现肿胀,急性骨髓炎时肿胀往往较为明显,皮肤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组织液渗出增加所致。慢性骨髓炎患者局部也可有肿胀,可能伴有窦道周围组织的纤维化等改变。
皮肤改变:急性骨髓炎皮肤可能发红、皮温高;慢性骨髓炎可出现皮肤窦道,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周围皮肤可能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情况。窦道反复不愈合是慢性骨髓炎的典型表现之一,长期的窦道存在可能会引发局部皮肤的反复感染和炎症刺激。
功能障碍:如果骨髓炎发生在四肢,会影响肢体的正常活动功能。例如,下肢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行走困难,上肢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物、活动受限等情况。儿童患者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髓炎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长期的功能障碍可能会影响其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全身症状
发热:急性骨髓炎常伴有全身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呈驰张热型,即体温波动较大,昼夜温差可达2℃左右。这是因为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导致全身性的发热表现。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热时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
寒战:部分急性骨髓炎患者会出现寒战,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强烈免疫反应,导致体温骤升前的表现。寒战发生时患者会感觉寒冷,伴有肌肉颤抖等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同时食欲减退,这是因为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影响胃肠道功能等所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和食欲不振表现,儿童可能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