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怎样治疗
慢性荨麻疹需避免诱因,可通过记录生活日记找诱因并规避;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物(一线用药,不同患者反应有差异,儿童需谨慎选适合剂型)、免疫抑制剂(常规抗组胺药物无效时考虑,有副作用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指标)、生物制剂(部分难治性患者可考虑,费用高且需按适应证用并关注感染风险);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优先选安全抗组胺药、避特殊物质并关注心理,孕妇需医生评估后选合适方案,老年人选药要考虑肝肾功能、关注生活环境对病情的影响。
一、避免诱因
慢性荨麻疹患者需留意自身生活中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比如某些食物(常见的有鱼虾、坚果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通过记录生活日记等方式找出诱因并尽量规避,这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诱因可能不同,比如儿童可能因食用特定零食引发,女性可能在经期前后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病情波动。
二、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时需特别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物,且需密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三、免疫抑制剂
对于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但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副作用风险,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相关指标,比如肝肾功能等,不同病史患者使用时要充分评估其基础健康状况。
四、生物制剂
部分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针对特定的炎症介质发挥作用来控制病情,但费用相对较高,且需要严格按照适应证使用,同时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感染等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慢性荨麻疹时,应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等情况。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诱发儿童荨麻疹的特殊物质,比如儿童喜欢的玩具材质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慢性疾病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影响。
孕妇:孕妇患慢性荨麻疹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评估受益与风险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对胎儿可能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荨麻疹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生理特点,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对病情的影响,如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