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临床特点
胆道蛔虫病有特定临床特点,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部分有畏寒发热等,发作时腹部体征与症状不相称,腹部喜按,剑突下等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合并感染时白细胞等升高,粪便查蛔虫卵有阴性可能;影像学检查B超可见胆道内有条索状平行强光带等,X线阳性率低;儿童患者更易哭闹等,定位不准,B超适用,成人症状典型需与其他胆道病鉴别,要考虑病史等因素。
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或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性质剧烈,呈钻顶样,患者辗转不安、大汗淋漓。这是因为蛔虫在胆道内蠕动,刺激胆总管括约肌痉挛所致。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止。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胆道蛔虫病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痛。
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可含有胆汁,甚至可能吐出蛔虫。这是由于蛔虫刺激胆道及十二指肠,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提示可能合并胆道感染。若蛔虫完全进入胆道,腹痛可暂时缓解,但随着蛔虫再次活动,腹痛会再次发作。
体征特点
腹部体征:发作时腹部体征与症状不相称,腹部喜按,剑突下或稍偏右有轻度压痛,但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这是因为胆道蛔虫病主要是蛔虫刺激引起的功能性改变,器质性病变相对较轻。儿童患者腹部体征可能因疼痛哭闹而不太配合检查,但一般也表现为剑突下轻压痛。
实验室检查特点
血常规:合并胆道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例如,研究发现约60%-70%的胆道蛔虫病合并感染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
粪便检查:部分患者粪便中可找到蛔虫卵,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胆道蛔虫病,因为蛔虫不一定从肠道排出。
影像学检查特点
B超检查:是诊断胆道蛔虫病的常用方法,可见胆道内有条索状平行强光带,偶可见蛔虫在胆道内蠕动的图像。B超检查对于儿童患者较为适用,无辐射且可重复检查,能直观显示胆道内蛔虫的情况。例如,B超诊断胆道蛔虫病的准确率可达80%-90%。
X线检查:一般无特异性表现,但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现胆道内蛔虫阴影,但阳性率较低。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胆道蛔虫病可能更易出现剧烈哭闹、精神萎靡等表现,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腹痛的定位可能不如成人准确。在检查和护理时需更加细心,B超检查是儿童胆道蛔虫病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成人:成人胆道蛔虫病症状相对典型,但也需注意与其他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相鉴别。成人在发病前可能有肠道蛔虫感染史等情况,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病史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