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疱疮
天疱疮是罕见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发病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桥粒芯糖蛋白,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皮肤表现为松弛性水疱等,黏膜以口腔最常受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细胞学、自身抗体检测)、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治疗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不同人群治疗需关注相关影响,患者需注意皮肤清洁等生活方式。
发病机制
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组织,在天疱疮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针对皮肤和黏膜中的桥粒芯糖蛋白,桥粒芯糖蛋白是维持表皮细胞间连接的重要结构蛋白,抗体的攻击会导致表皮细胞间连接松解,从而形成水疱和糜烂等病变。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产生针对桥粒芯糖蛋白的自身抗体,而环境因素如某些药物、感染等可能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的启动。
临床表现
皮肤表现:典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松弛性水疱,水疱容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好发于头面、颈、胸背等部位。水疱尼氏征阳性,即轻推水疱疱壁,疱壁易破裂,可向周围扩展。不同类型的天疱疮临床表现有差异,例如寻常型天疱疮通常最早出现口腔黏膜的水疱或糜烂,随后皮肤出现水疱;落叶型天疱疮主要表现为皮肤浅层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结痂,类似落叶状。
黏膜表现:口腔黏膜是最常受累的部位,表现为水疱、糜烂、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和说话;此外,眼、鼻腔、外阴、肛门等部位的黏膜也可能受累,出现相应的黏膜糜烂等表现。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皮肤和黏膜的典型表现,如水疱、糜烂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检查:
细胞学检查:取水疱疱底组织涂片,可见棘层松解细胞,这是天疱疮的特征性细胞。
自身抗体检测:通过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血清中针对桥粒芯糖蛋白的自身抗体,不同类型的天疱疮抗体类型有所不同,如寻常型天疱疮主要检测到抗桥粒芯糖蛋白3抗体,落叶型天疱疮主要检测到抗桥粒芯糖蛋白1抗体等。
组织病理检查:取皮肤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见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等典型病理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
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通过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来控制病情。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需密切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月经等可能产生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防止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口腔黏膜受累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