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后如何护理
小儿肺炎护理需从多方面进行,包括保持空气流通与适宜温湿度、保证充足休息并调整体位、合理喂养、监测生命体征及咳嗽咳痰情况、保持口腔清洁,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病史儿童护理更需细致严格。
一、环境护理
1.保持空气流通与适宜温湿度: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维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适宜的环境温湿度有利于患儿呼吸顺畅,促进身体恢复。例如,过于干燥的空气可能会使患儿呼吸道黏膜干燥,加重咳嗽等症状;而湿度过高则可能滋生细菌等。
二、休息与体位护理
1.保证充足休息:让患儿多休息,减少活动量,以降低身体耗氧量,利于病情恢复。小儿肺炎后身体较为虚弱,充足的休息是重要的恢复条件。
2.调整体位:可适当抬高头部和上半身,采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50°,这样有助于改善呼吸状况,减少肺部淤血,减轻呼吸困难。比如,半卧位能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利于呼吸。
三、饮食护理
1.合理喂养: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羹、蔬菜粥等。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可少量多次喂养。因为小儿肺炎时身体消耗增加,良好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恢复。
四、病情观察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若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呼吸急促(婴儿呼吸>60次/分钟,幼儿呼吸>50次/分钟)、心率增快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肺炎可能会出现病情变化,及时监测生命体征能早期发现异常。
2.观察咳嗽、咳痰情况:留意咳嗽的频率、程度以及痰液的性状等。如果咳嗽加重、痰液增多且性质改变,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例如,痰液由白色稀薄转为黄色脓性,可能合并细菌感染等。
五、口腔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由于发热、进食少等原因,患儿口腔易滋生细菌,应帮助患儿漱口或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低龄儿童:低龄儿童肺炎后护理更需细致,要特别注意避免其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在喂养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呛奶导致肺炎加重。同时,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服药(若有用药),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因为低龄儿童表达能力差,精神状态变化可能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
2.有基础病史儿童:对于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病史的小儿,肺炎后护理要更加严格。要严格遵循医生针对其基础病史制定的护理方案,如在控制感染、呼吸支持等方面需格外关注,密切监测基础病史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观察其心率、面色等情况,一旦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