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髋关节脱位有什么表现
婴儿髋关节脱位有多种表现,肢体外观上双侧大腿皮肤褶皱及皮纹不对称、患侧下肢短缩;关节活动有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弹响或弹动感;步态及运动发育表现为学步延迟、跛行;还有特殊体征检查中巴罗试验和奥尔托尼试验阳性提示可能脱位。
1.肢体外观表现
双侧大腿皮肤褶皱及皮纹不对称:正常婴儿双侧大腿内侧的皮肤褶皱数量、深度和对称性基本一致,而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大腿内侧的皮肤褶皱增多、上移,皮纹不对称。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患侧下肢的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皮肤褶皱出现异常。例如,正常情况下双侧大腿可能各有2-3个对称的皮肤褶皱,而脱位侧可能褶皱数量增多且位置上移。
患侧下肢短缩:髋关节脱位会使患侧下肢相对健侧变短。这是由于髋关节结构异常,股骨头不在正常的髋臼内,下肢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患侧下肢长度较健侧短。通过测量可发现双侧下肢长度存在差异,一般患侧会短于健侧1-2cm左右。
2.关节活动表现
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正常婴儿髋关节可以外展到一定程度,而髋关节脱位患儿患侧髋关节外展明显受限。比如,正常婴儿能将下肢外展至与身体呈90°左右,而脱位患儿患侧下肢外展往往不能达到这个角度,最多只能外展到45°-60°左右。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位置异常,限制了髋关节的正常外展活动。
弹响或弹动感:部分髋关节脱位患儿在被动活动髋关节时可感觉到弹响或有弹动感。当医生对患儿髋关节进行屈曲、外展等操作时,可触及或听到股骨头滑入或滑出髋臼的弹响。这是由于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与髋臼的正常对合关系被破坏,在活动时出现异常的滑动而产生弹响。
3.步态及运动发育表现
学步延迟:髋关节脱位的婴儿在学习站立和行走的时间上会延迟。正常婴儿一般在10-14个月开始独立行走,而髋关节脱位患儿可能到18个月甚至更晚才开始尝试行走,并且行走时步态异常。
跛行:当患儿开始行走后,可出现跛行。表现为行走时患侧下肢不敢负重,呈摇摆步态,也就是所谓的“鸭步”。这是因为髋关节脱位导致患侧下肢的力学结构改变,行走时身体为了保持平衡,患侧下肢不能正常受力,从而出现跛行。
4.特殊体征检查
巴罗试验(Barlowtest)阳性:用于检查6周以内的婴儿。操作时将婴儿髋关节屈曲90°,大腿轻度外展,然后内收,若感觉到股骨头从髋臼内滑出的弹响,再外展时股骨头又滑入髋臼内,即为巴罗试验阳性,提示有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奥尔托尼试验(Ortolanitest)阳性:同样适用于6周以内的婴儿。将婴儿髋关节屈曲、外展,医生用手握住婴儿大腿内侧,向外侧推股骨头,若感觉到股骨头滑入髋臼时的弹响,即为奥尔托尼试验阳性,也提示髋关节脱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