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疾病,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因包括子宫手术、孕激素异常、遗传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子宫增大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药物和手术,对育龄期、更年期、有手术史女性影响不同,需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
一、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
二、病因
1.子宫手术: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可能损伤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肌层,这在有过相关手术史的人群中风险相对较高,不同年龄经历过此类手术的女性都可能面临发病风险。
2.孕激素异常:体内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移位,一些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可能与之相关,不同年龄段女性内分泌状态不同,发病风险也有差异。
3.遗传因素: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发病几率可能相对增加。
三、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同年龄女性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因疼痛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学习。
2.月经异常:常见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长期月经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女性月经情况本就有差异,患病后这种差异可能更明显,如育龄期女性可能因月经异常影响生育计划等。
3.子宫增大: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经期时子宫可能进一步增大且压痛较明显。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等检查了解子宫大小、质地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B超: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等表现。
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更准确地评估病变范围等情况。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抑制雌激素合成或调节孕激素等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如GnRH-a等,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适用人群限制。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等,但手术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充分评估。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可能影响生育,增加不孕、流产等风险,备孕前需进行详细评估和咨询,制定合适的生育计划。
2.更年期女性:症状可能会随绝经有所缓解,但仍需定期监测,了解子宫情况。
3.有手术史女性:需特别注意术后子宫腺肌症复发等情况,定期复查。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需要综合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的疾病,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