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本身一般不具传染性,但部分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具传染性,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粪-口传播,家庭和公共场所均有传播风险,可通过分餐、用公筷公勺、勤洗手等预防,儿童感染后易慢性化,老年人感染后易现不适,需注意饮食卫生与检测。
一、慢性胃炎是否具有传染性
慢性胃炎本身一般不具有传染性,但部分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密切相关,而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传染性。
(一)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关联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定植在胃黏膜组织中的革兰阴性菌。大量研究表明,约50%-8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杯等;还可通过粪-口传播,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源等也可能导致感染。当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二)非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慢性胃炎情况
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可导致慢性胃炎,如长期饮用浓茶、烈酒、过冷或过热的食物等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自身免疫因素等,这些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炎不具有传染性。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风险及预防
(一)传播风险
家庭内传播:在家庭中,如果有成员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成员由于共同生活,共用餐具、亲吻等密切接触行为很容易被传染。例如,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给儿童喂食时,可能通过口对口喂食等方式将病菌传染给儿童。
公共场所传播: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如集体食堂等,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其唾液、粪便等污染了环境,健康人接触后也有被感染的可能。
(二)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不吃生冷食物,水果要洗净或削皮后食用;饮用安全的饮用水。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避免口对口喂食儿童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儿童感染后更容易慢性化。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儿童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源,如尽量不让儿童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成人共用餐具等。如果儿童出现疑似慢性胃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更易出现慢性胃炎相关的不适症状,如消化不良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饮食卫生,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果发现感染,应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是否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老年人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维护胃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