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破裂是怎么引起的
卵巢破裂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及其他因素,自发性包括卵泡或黄体自身变化致破裂,外伤性有腹部撞击及医疗操作外力作用,其他因素涵盖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凝血功能障碍增加破裂风险。
一、自发性卵巢破裂
(一)卵泡或黄体自身变化因素
1.卵泡破裂相关:正常情况下,卵泡发育成熟后会破裂排卵,当卵泡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自然破裂。部分女性可能因卵泡腔内压力过高,如卵泡膜血管化不良、先天性卵泡膜弹性纤维发育异常等,导致卵泡容易自发破裂。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相对常见,青春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完善,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此类自身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情况。
2.黄体破裂相关:黄体是排卵后由卵泡迅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黄体期时,黄体内部可能会有毛细血管出血,使黄体内部压力增加,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破裂。对于育龄期女性,尤其是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黄体形成并发育,此时如果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或自身黄体功能异常,就容易出现黄体破裂。例如,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性生活等都可能成为诱因,因为这些情况可能会使腹腔内压力突然升高,进而促使黄体破裂。
二、外伤性卵巢破裂
(一)外力作用因素
1.腹部受到撞击:当腹部受到直接的撞击,如车祸、摔倒时腹部着地等情况,外力直接作用于卵巢,导致卵巢组织受损破裂。这种情况在有明确腹部外伤史的人群中较为常见,无论男女,若腹部遭受撞击,都有可能导致卵巢破裂,尤其是女性在腹部受到撞击时,卵巢作为盆腔内的器官,首当其冲可能受到损伤。
2.医疗操作相关外力:在一些医疗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卵巢破裂,比如妇科检查时过于粗暴的双合诊、三合诊,或者是盆腔手术中的操作失误等。例如,在进行盆腔手术时,如果手术者操作不精细,可能会误伤卵巢,导致其破裂。这种情况在有妇科医疗操作史的人群中需要考虑,特别是术后出现相关症状时,要警惕卵巢破裂的可能。
三、其他因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能侵犯卵巢,导致卵巢组织出现病变。异位的内膜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出血,使卵巢体积增大,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增加卵巢破裂的风险。这种情况在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后,卵巢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破裂。
(二)凝血功能障碍因素
如果女性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当卵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时,止血困难,容易导致卵巢持续出血,进而可能引发卵巢破裂。这类患者本身凝血机制异常,即使是较小的卵巢组织损伤,也可能因为无法正常凝血而发展为卵巢破裂,在患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群体中需要关注卵巢破裂的潜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