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及以上儿童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疾病,分原发和继发;发病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夜间不自主排尿及可能伴随的睡眠障碍、心理问题等;诊断基于年龄、排尿表现及排除器质性疾病;对儿童有心理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需关注以早期干预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发病情况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5-10岁儿童相对更易发生遗尿,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可自行缓解,但仍有少部分会持续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期。一般来说,男孩在儿童期遗尿的发生率可能略高于女孩,但这并非绝对,个体差异较大。
生活方式因素:过度疲劳、睡前饮水过多、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儿童遗尿。例如,儿童白天玩耍过度,身体疲劳,夜间睡眠过深,就容易发生遗尿;或者晚餐后大量饮水、喝含咖啡因的饮料等,会使夜间尿液生成增多,增加遗尿的概率;当儿童面临如转学、家庭成员变化等精神压力事件时,也可能出现遗尿情况。
病史因素:如果儿童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炎症刺激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导致遗尿;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如脊柱裂等,可能影响神经对排尿的控制,从而引发遗尿。
临床表现
夜间不自主排尿:主要表现为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患儿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尿床,早晨醒来才发现。遗尿的次数可多可少,有的儿童可能每周遗尿1-2次,有的则可能每晚都发生。
伴随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睡眠障碍,如夜间睡眠不易唤醒;有些患儿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因为遗尿而感到自卑、焦虑等。如果是继发性遗尿症,还可能伴有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遗尿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脊柱裂导致的遗尿可能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
诊断标准
年龄标准:严格基于5岁及以上儿童这一年龄界定。
排尿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儿童夜间不自主排尿的频率等情况。一般来说,若儿童在睡眠中每周至少2次不自主排尿,且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排除了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病变等器质性疾病后,可考虑诊断为儿童遗尿症。通常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以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还可能需要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查看泌尿系统的结构是否正常等。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心理影响:长期遗尿的儿童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在学校或与同伴交往中自信心不足,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生活质量影响:遗尿会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因为尿床后需要更换衣物和床单,可能会打断睡眠;同时也会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增加照顾的负担,影响家庭生活质量。
总之,儿童遗尿症是一种需要关注的儿童常见疾病,了解其定义、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等方面,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