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损伤的诊治
尿道损伤分为前尿道(多因会阴部骑跨伤致球部损伤)和后尿道(多因骨盆骨折致膜部损伤),诊断有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导尿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前尿道轻度(留置导尿等)、重度(修补或会师术等)和后尿道紧急(抗休克等)、手术(会师复位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尿道损伤的分类
尿道损伤可分为前尿道损伤和后尿道损伤。前尿道损伤多发生于球部,常因会阴部骑跨伤引起;后尿道损伤多发生于膜部,常因骨盆骨折所致。
二、尿道损伤的诊断
1.病史与症状:有会阴部骑跨伤或骨盆骨折等外伤史,出现尿道流血、排尿困难、尿痛等症状。
2.体格检查:会阴部血肿提示前尿道损伤;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浮动等后尿道损伤表现。
3.导尿检查:可尝试插入导尿管,能帮助判断尿道是否连续完整,若导尿管能顺利插入膀胱,多提示尿道损伤较轻;若导尿管插入困难,则提示尿道断裂。
4.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尿道周围血肿;尿道造影能清晰显示尿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三、尿道损伤的治疗
1.前尿道损伤
轻度损伤:若尿道挫伤,排尿基本正常,可留置导尿管1-2周,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重度损伤:如尿道裂伤,不能插入导尿管者,应立即行经会阴尿道修补术,并留置导尿管2-3周。若病情严重,无法行一期修补术,可先行尿道会师术,二期再行尿道成形术。
2.后尿道损伤
紧急处理:骨盆骨折患者需抗休克治疗,若有尿潴留,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手术治疗:早期可行尿道会师复位术,待3个月后尿道狭窄段较长者,可行经尿道镜下尿道内切开术或开放性尿道成形术。
四、不同人群尿道损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尿道损伤相对少见,多因骑跨伤等引起,由于儿童尿道较细且娇嫩,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在导尿等操作时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术后要密切观察排尿情况及尿道局部恢复情况。
2.女性:女性尿道短而直,发生骑跨伤导致前尿道损伤的概率相对男性较低,但骨盆骨折等情况也可引起后尿道损伤,女性骨盆骨折后发生后尿道损伤时,处理需更加谨慎,因为女性盆腔解剖结构与男性有差异,手术操作需充分考虑这些差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尿道损伤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合并感染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积极控制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尿道损伤局部及全身情况。
4.有基础病史者: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尿道损伤后愈合能力可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等不良预后。在诊治过程中要积极控制基础病,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血糖等指标的监测和控制,促进尿道损伤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