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需进行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包括隔离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有发热处理、神经系统症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处理;抗病毒治疗需严格掌握指征;婴幼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需特殊关注,婴幼儿病情变化快要密切观察,有基础疾病患儿病情更复杂需更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休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患儿需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隔离时间为2周左右,这是因为肠道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隔离能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2.清淡饮食: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患病儿童口腔可能有疱疹或溃疡,清淡饮食可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利于口腔舒适。
3.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口腔疱疹,可使用西瓜霜喷剂等缓解症状;保持皮肤清洁,衣物要柔软、宽松,勤更换,避免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因为皮肤疱疹破裂后易引起细菌感染。
二、对症治疗
1.发热处理: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物理降温相对温和,对儿童身体刺激小。如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药物剂型。
2.针对神经系统症状处理:如出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等相关检查,必要时给予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措施,因为神经系统受累可能会进展为重症,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3.针对呼吸、循环衰竭处理:若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面色苍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脉搏微弱等循环衰竭表现,应立即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抢救措施,因为这些表现提示病情严重,需要专业的重症救治。
三、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手足口病的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等,但需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一般普通手足口病患儿不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只有重症或有重症高危因素的患儿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因为普通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过度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体温、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情发展可能更迅速。
2.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患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复杂,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更积极的治疗,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儿对疾病的耐受和恢复,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