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膀胱炎
慢性膀胱炎是膀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膀胱炎迁延不愈或其他原因长期刺激所致,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有细菌感染及非感染性因素;症状主要有较急性膀胱炎轻的膀胱刺激症状及下腹部不适等,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诊断靠尿液检查、超声检查、膀胱镜检查等,不同患者诊断需注意差异;治疗要针对病因,包括一般治疗,且不同人群治疗个体化。
1.定义:慢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由急性膀胱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由其他原因长期刺激膀胱所致,其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症状相对较轻但容易反复发作。
从病因角度看,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之一,如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反复感染膀胱黏膜,导致炎症持续存在;另外,一些非感染性因素也可引发,比如长期服用环磷酰胺等药物可能损伤膀胱组织引发炎症,还有膀胱结石、异物等刺激膀胱也会造成慢性炎症状态。
2.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一般较急性膀胱炎轻。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小便次数增多,白天可能每1-2小时就需要排尿,夜晚也可能出现夜尿次数增加,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尿急表现为难以控制排尿欲望,稍有尿意就急需去厕所;尿痛则是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不适感或疼痛感。此外,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隐痛、坠胀等不适。
不同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由于尿道短等生理特点,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引发慢性膀胱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老年人群体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慢性膀胱炎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等,慢性膀胱炎症状可能更易反复。
3.诊断方法:
尿液检查是重要手段,通过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等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是否有致病菌及菌种类型,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
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壁厚度、有无憩室等情况,辅助诊断慢性膀胱炎。
膀胱镜检查是较为直接的方法,能观察膀胱黏膜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不过一般是在其他检查初步怀疑时才会进行。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诊断时需注意差异,儿童慢性膀胱炎诊断要更关注是否有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因素;女性患者要考虑妇科炎症等对膀胱的影响;老年患者要排查是否有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其他疾病干扰诊断。
4.治疗原则:
首先要针对病因治疗,如存在细菌感染则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生素,若有药物因素则考虑调整用药,有结石等因素则处理结石等。
一般治疗包括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帮助减少细菌等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不同人群治疗需个体化,儿童患者要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要考虑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女性患者要注意经期等特殊时期的卫生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