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是否得了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有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等方面情况,症状有疼痛(早期不同部位隐痛、钝痛,随病情进展变持续且影响活动)和关节活动受限(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影像学检查中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中晚期有相应改变,CT对早期诊断价值高,MRI是早期诊断最敏感方法;体格检查包括髋关节压痛及活动度测试,有高危因素人群需重视相关检查。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早期可能出现腹股沟区、臀部或膝关节部位的隐痛、钝痛,疼痛可呈间歇性,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股骨头坏死疼痛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膝关节痛,易被误诊。比如青少年若长期出现膝关节周围疼痛且休息后无明显缓解,需警惕股骨头坏死可能。
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休息时也可能疼痛,影响患者行走、站立等活动。
2.关节活动受限
患侧髋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表现为屈伸不利、外展、内旋等动作受限。例如患者难以完全下蹲,髋关节外展时感觉困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早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表现。有外伤病史的人群,在受伤后若出现关节活动异常,要高度怀疑股骨头坏死。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发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髋关节间隙变窄等。对于有高危因素(如长期使用激素、有髋部外伤史等)的人群,定期进行X线筛查很重要。一般每年可进行1-2次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迹象。
2.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细微结构,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骨小梁病变等情况。比如对于怀疑股骨头坏死但X线无明显异常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更早明确诊断。
3.磁共振成像(MRI)
是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的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MRI就可发现骨髓水肿、骨质破坏等改变。对于有髋部疼痛等疑似症状但影像学早期X线、CT无异常的患者,MRI检查是重要的确诊手段。例如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通过MRI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潜在病变。
三、体格检查
1.髋关节压痛
医生按压髋关节周围,如腹股沟中点下方等部位,若有明显压痛,提示可能存在股骨头坏死。不同性别患者在体格检查时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生理变化,可能影响体格检查的判断,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髋关节活动度测试
通过检查髋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判断是否存在活动受限情况。对于有长期饮酒、使用激素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定期进行髋关节活动度测试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比如长期大量饮酒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髋关节活动度检查,若发现活动度较前减小,应进一步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