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的处置方法
关节脱位处置包括现场急救、医院就诊与复位及并发症预防处理。现场急救需制动固定、冷敷;医院复位有手法和手术,复位后要固定并康复治疗;要预防处理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儿童处置需特殊关注其生理特点。
一、现场急救
1.制动与固定:立即停止活动,使用夹板、绷带等对脱位关节进行简单固定,限制关节活动,减少进一步损伤。对于上肢关节脱位,可利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下肢关节脱位则尽量保持受伤肢体稳定,避免随意搬动。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固定时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伤害,根据儿童骨骼柔韧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和方法。
2.冷敷:在脱位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脱位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注意控制冷敷温度和时间,防止冻伤。
二、医院就诊与复位
1.复位方法
手法复位:是最常用的复位方法,医生会根据不同关节脱位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法。例如肩关节前脱位常用Hippocrates法(足蹬法),医生站在患者患侧,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以足跟置于患者腋下,在牵引的同时内收、内旋上肢完成复位。对于儿童关节脱位,由于其骨骼和软组织的特点,手法复位时更需轻柔,依据儿童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复位力度和方式。
手术复位:如果手法复位失败、脱位合并严重骨折或有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则需要进行手术复位。通过手术切开暴露脱位关节,进行精确的复位操作。
2.复位后的处理
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对关节进行固定,固定时间根据脱位关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上肢关节固定3-4周,下肢关节固定6-8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儿童固定时要密切关注其肢体末端的血运,防止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康复治疗:在固定解除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儿童康复训练时要注重趣味性,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要防止过度活动导致再次脱位。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缺血性坏死:某些关节脱位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损伤,引起缺血性坏死。如髋关节脱位可能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于有发生缺血性坏死风险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及疼痛等情况,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儿童髋关节脱位后更要加强监测,因为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血性坏死对其影响较大。
2.创伤性关节炎:脱位后关节面不平整等情况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复位后要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儿童要避免过度负重等不利于关节恢复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