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由什么引起
慢性宫颈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感染)、机械性损伤(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性生活损伤)、化学物质刺激(阴道冲洗不当,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卫生用品)
一、病原体感染
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HPV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有多种亚型。高危型HPV的病毒基因组中的E6、E7基因可编码蛋白与宿主细胞的抑癌基因(如p53、Rb基因)结合,干扰细胞正常的生长调控机制,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癌变,从而引发慢性宫颈炎甚至增加宫颈癌的发生风险。女性若性生活开始过早、性伴侣过多等,会增加HPV感染的机会,而机体自身免疫力状况也影响感染后的转归,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HPV持续感染进而引发慢性宫颈炎。
2.沙眼衣原体: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它感染宫颈后,可引起宫颈黏膜的炎症反应,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宫颈炎。女性在无保护性行为、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下,感染沙眼衣原体的概率升高,进而增加慢性宫颈炎的发病风险。
3.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是革兰阴性双球菌,也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它感染宫颈后,可导致急性宫颈炎症,如果急性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就会转变为慢性宫颈炎。有不安全性行为史的女性更容易感染淋病奈瑟菌,从而引发慢性宫颈炎相关问题。
二、机械性损伤
1.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女性在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会对宫颈造成不同程度的撕裂伤;人工流产手术时,器械对宫颈的操作也可能损伤宫颈组织;一些宫颈的手术,如宫颈锥切术等,都会使宫颈局部的防御屏障受损。宫颈受损后,局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慢性炎症。尤其是多次分娩、流产或手术的女性,宫颈反复受损,发生慢性宫颈炎的几率相对更高。
2.性生活损伤:不恰当的性生活方式,如性生活过于剧烈等,也可能造成宫颈的微小损伤。这种微小损伤若不及时修复,就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长期如此可能引发慢性宫颈炎。有不良性生活习惯的女性,患慢性宫颈炎的风险相对增加。
三、化学物质刺激
1.阴道冲洗不当:部分女性过度清洁阴道,使用浓度过高的酸性或碱性溶液进行阴道冲洗,会破坏阴道内正常的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导致阴道的自净能力下降,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在宫颈部位定植和繁殖,进而引发慢性宫颈炎。例如,长期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等进行阴道冲洗的女性,患慢性宫颈炎的可能性增大。
2.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卫生用品:长期使用某些有刺激性的阴道栓剂等药物,或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卫生用品,如卫生护垫等,这些物质可能会持续刺激宫颈局部,引起宫颈的炎症反应,若炎症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慢性宫颈炎。特别是一些过敏体质的女性,对这些刺激性物质更敏感,更容易出现相关炎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