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方法
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包括口内法(适用于大多数急性前脱位患者)、口外法(用于陈旧性脱位及不能配合口内法复位者)、颌间复位法(常用于双侧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口内法复位失败者);注意事项包括年龄因素(儿童手法轻柔、老年人动作缓慢平稳)、病史因素(有习惯性脱位史者采取预防措施、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者评估调整手法)、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谨慎操作、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评估协同复位)。
一、手法复位
1.口内法:适用于大多数急性前脱位的患者。患者端坐,头靠椅背或墙壁,下颌牙的咬合面应低于术者两肘关节连线。术者站在患者前方,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患者口内,放在下颌磨牙咬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下缘。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向后上方推送,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当髁突复位入关节窝时,由于咀嚼肌反射性收缩,常使牙齿猛烈咬合,此时拇指应迅速滑向颊侧口腔前庭,以避免被咬伤。
2.口外法:用于陈旧性脱位及不能配合口内法复位的患者。患者体位同上,术者站在患者患侧,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两拇指逐渐用力将下颌角向下按压,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使髁突向下、向后移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下方时,再将下颌向后上方推送,使髁突滑入关节窝。
3.颌间复位法:常用于双侧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且口内法复位失败者。先在患者上下磨牙间放置带螺纹的金属垫或橡皮垫,然后用橡皮圈作颌间固定,使下颌逐渐向后上方移动,直至髁突复位。
二、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儿童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时手法应更轻柔,因为儿童的关节结构相对更娇嫩。例如,儿童发生下颌关节脱位时,采用口内法复位时拇指施加的力量需比成人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时,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骨质疏松等情况,操作过程中动作要缓慢、平稳,防止因骨质脆弱导致其他意外情况。
2.病史因素:对于有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病史的患者,复位后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告知患者避免大张口的动作,如打哈欠、进食大块食物等,必要时可佩戴咬合板等辅助装置来防止再次脱位。如果患者有颞下颌关节疾病史,在复位前需充分评估关节的状态,复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关节情况调整复位手法,避免加重原有关节疾病。
3.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发生下颌关节脱位时,复位操作要格外谨慎。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态,在复位过程中要注意体位的调整,避免因体位不当对孕妇和胎儿造成影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对于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复位过程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等情况,因此在复位前要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必要时在相关科室的协同下进行复位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