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是什么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标准,需符合临床症状(月经紊乱、高雄激素表现)、激素水平检测(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促性腺激素比例异常)、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学改变)中3项里的2项,且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疾病。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方面
1.月经紊乱:多表现为月经稀发(周期>35日)或闭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或月经量无规律性。这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激素失衡,尤其是雄激素水平升高、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等有关,影响了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性变化。不同年龄的患者月经紊乱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青春期患者可能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表现为月经初潮后月经周期不规律;育龄期患者则可能因生育需求等因素更关注月经紊乱对生育的影响。
2.高雄激素表现:可出现多毛,以性毛为主,比如唇周、下颌、乳晕周围等部位出现粗硬毛发;还可能有痤疮,多发生在面部、胸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关。对于不同性别,男性一般不会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表现,但女性患者的高雄激素表现会对其外观和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注重自身形象的女性,会因多毛、痤疮等问题产生自卑等心理。
(二)激素水平检测方面
1.血清雄激素水平: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或雄烯二酮水平升高。例如血清总睾酮水平超过正常范围上限,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增加,导致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的正常雄激素水平范围略有差异,一般来说,青春期女性和育龄期女性的正常范围不同,检测时需参考相应的正常范围值。
2.促性腺激素比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2-3。这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导致LH分泌增加,FSH相对不足,从而出现LH/FSH比值异常。该比值异常反映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失衡,对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三)超声检查方面
1.卵巢形态学改变:超声下可见卵巢体积增大,单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数≥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卵巢体积增大以及卵泡数量增多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内卵泡发育障碍,多个小卵泡同时发育但无法成熟排卵。不同年龄患者的卵巢大小和卵泡情况略有不同,青春期患者的卵巢可能相对较小,卵泡数量判断需结合其年龄对应的正常范围;育龄期患者的卵巢形态学改变更易通过超声检测发现。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标准,即符合以下3项中的2项,并排除其他引起高雄激素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等)、甲状腺疾病等可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①临床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②排卵障碍;③卵巢多囊样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