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什么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病变的妇科常见病,病因与子宫肌层损伤、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等有关,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痛经、月经异常,体征是子宫均匀增大或有结节隆起、质硬且经期压痛明显,诊断靠超声、MRI及血清CA125测定,治疗分药物和手术,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针对性处理。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使得基底层子宫内膜细胞增生、侵入肌层有关。另外,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也可能是诱因之一,因为雌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生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于月经开始时出现,可延至整个经期。部分患者疼痛还可向腰骶部、肛门等部位放射。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可能与子宫肌层增厚、子宫收缩不良等有关;经期延长则与内膜面积增加等因素相关。
2.体征: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经期时压痛更明显。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匀等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但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更准确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病变情况。
2.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但该指标特异性不高,一些其他妇科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所以不能单独依靠该指标确诊,但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参考。
四、治疗方式
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和生育要求等综合制定。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痛经症状;GnRH-a类药物能抑制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孕激素及米非司酮等也可用于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等。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的患者;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则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五、特殊人群情况
1.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需在医生评估病情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或备孕方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生育的影响。
2.近绝经期女性:可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要关注激素变化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
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药物等治疗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使用GnRH-a类药物时需注意对骨质疏松的预防等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