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怎么恢复
肘关节脱位后需进行复位、固定制动、康复训练等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疼痛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抗炎药辅助,儿童要监督执行固定和训练、保证营养,老年人康复训练缓慢温和并关注整体健康。
1.复位治疗
肘关节脱位后应尽快进行复位,通常由骨科医生采用手法复位,常见的方法有足蹬法等,通过特定的操作使脱位的肘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复位成功的标志是肘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恢复正常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复位时的操作力度等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骼等组织相对较软,操作需更轻柔。
2.固定制动
复位后需要进行固定,一般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左右的位置,固定时间通常为2-3周。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对于儿童,由于其活泼好动,要更加密切观察固定装置的松紧度等,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导致固定失效。
3.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固定后的1-2周内,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肩部的钟摆运动等。手指的屈伸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肩部钟摆运动可以在不影响肘关节固定的情况下,活动肩部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儿童在进行这些训练时,家长要给予协助和监督,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期康复(固定拆除后):拆除固定后,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主动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患者自己用力进行肘关节的活动,被动运动则需要家属或康复治疗师辅助进行。例如,患者可以用健侧手辅助患侧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练习。随着康复的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强度。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可能不同,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逐步增加训练量。
后期康复(恢复后期):当肘关节的活动度基本恢复后,可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肘关节的抗阻屈伸训练等,以增强肘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肘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如穿衣、洗漱等,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4.药物辅助
一般情况下,主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但在疼痛较明显时,可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肘关节脱位后恢复相对较快,但由于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家长要严格监督固定和康复训练的执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再次损伤。同时,儿童的营养需求较高,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蛋白质等的食物,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肘关节脱位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在固定期间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温和,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在康复过程中要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