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是怎么引起的
膀胱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膀胱结石与营养因素、下尿路梗阻、膀胱异物有关,营养不足使儿童及成人易患,下尿路梗阻如儿童先天性疾病和成人前列腺增生等致尿液潴留易形成结石,膀胱异物可作为核心促使结石形成;继发性膀胱结石由上尿路结石排入膀胱、膀胱继发性感染、膀胱外翻-尿道上裂引起,上尿路结石可排入膀胱生长,膀胱感染时细菌等可作核心致结石,膀胱外翻-尿道上裂致膀胱内环境改变易生结石。
一、膀胱结石的形成原因
(一)原发性膀胱结石
1.营养因素
在一些经济落后、营养不良的地区,儿童原发性膀胱结石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儿童时期身体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当饮食中缺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时,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例如,长期以精制谷物为主食,而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可使尿液中某些成分改变,易形成结石核心。对于儿童来说,其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更为敏感,若营养不均衡,就增加了原发性膀胱结石的发生风险。
成人中也可能因营养不良导致原发性膀胱结石,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患有消耗性疾病等情况,使得体内代谢紊乱,尿液成分异常,从而引发结石。
2.下尿路梗阻
对于儿童,先天性的下尿路梗阻性疾病,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尿道瓣膜等,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潴留,其中的晶体物质容易沉积,逐渐形成结石。例如尿道瓣膜可阻碍尿液从膀胱排出,使尿液中的矿物质等成分积聚,最终形成结石。
成人的下尿路梗阻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会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尿液中的杂质沉淀,进而形成结石。另外,膀胱颈部挛缩、尿道狭窄等也可引起下尿路梗阻,增加膀胱结石的发生几率。
3.膀胱异物
膀胱内进入异物,如导管、缝线等,这些异物可作为核心,促使尿液中的晶体附着沉积,从而形成结石。例如,曾有因膀胱内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而导致膀胱结石形成的情况,异物表面会逐渐有矿物质沉积,最终形成结石。
(二)继发性膀胱结石
1.上尿路结石排入膀胱
肾脏或输尿管的结石,在一定条件下可排入膀胱。上尿路结石通常是由于尿液中某些成分过饱和析出晶体形成,当结石较小且输尿管蠕动等因素促使其向下移动时,可通过尿道进入膀胱。例如,直径较小的肾结石,在尿液的冲刷作用下,可能会从肾脏进入输尿管,再进一步排入膀胱,在膀胱内继续生长形成结石。
2.膀胱继发性感染
膀胱发生感染时,细菌、脓块等可作为核心,使尿液中的晶体围绕其沉积形成结石。例如,膀胱炎患者尿液中存在大量细菌及炎性渗出物,这些物质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核心基础,长期的感染状态会导致尿液成分改变,促进结石的形成。
3.膀胱外翻-尿道上裂
这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患者的膀胱黏膜暴露,尿道结构异常,尿液排出及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容易导致结石形成。由于尿道上裂等结构异常,尿液排出不畅且膀胱内环境不稳定,晶体容易沉积,从而引发膀胱结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