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由病原体入侵尿道引起,常见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机体自身防御功能如黏膜屏障和尿液冲刷有影响,易感因素包括性别(女性因尿道短直等特殊时期易感染,男性前列腺增生时易感染)、生活方式(个人卫生差、饮水少、性生活不当等)、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和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者因梗阻易感染)。
一、尿道感染的病原体来源
尿道感染主要由病原体入侵尿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等肠道杆菌,约占尿路感染的80%-90%。这些细菌可通过上行感染途径,从尿道外口沿尿道逆行向上侵入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上行感染,这与女性的生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女性尿道长度约3-5厘米,相比男性尿道更短,使得细菌更容易到达膀胱等部位。
二、机体自身防御功能的影响
1.黏膜屏障作用:尿道黏膜具有一定的屏障功能,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但当黏膜受损时,如局部外伤、器械检查等导致黏膜损伤,就为病原体的入侵打开了门户。例如,女性在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轻微损伤,增加了尿道感染的风险。
2.尿液的冲刷作用:尿液不断冲刷尿道,有助于清除尿道内的病原体。如果尿量过少或排尿间隔时间过长,尿液冲刷作用减弱,病原体就容易在尿道内定植繁殖。老年人由于肾脏功能减退,尿量可能相对减少,同时膀胱逼尿肌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尿潴留,进一步影响尿液的冲刷作用,增加尿道感染的几率。
三、易感因素
1.性别因素
女性:除了生理结构上尿道短直易发生上行感染外,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也是尿道感染的易感人群。月经期间,会阴部卫生状况不佳时,细菌容易滋生并侵入尿道;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同时体内激素变化使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也容易发生尿道感染。
男性:男性尿道感染相对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易发生,如患有前列腺增生时,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梗阻,尿液排出不畅,尿液潴留易引发尿道感染。
2.生活方式因素
个人卫生习惯:不注意会阴部清洁,尤其是女性,会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例如,不经常清洗外阴、不勤换内裤等,会使会阴部细菌滋生,增加病原体入侵尿道的机会。
饮水过少:长期饮水过少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同时尿液冲刷作用减弱,有利于细菌在尿道内生长繁殖。
性生活:不洁性生活或性生活过于频繁都可能导致尿道感染。性生活时容易将外部细菌带入尿道,尤其是女性,频繁性生活会破坏尿道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
3.基础疾病因素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者:如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结石等,尿路结石会引起尿液梗阻,导致尿液潴留,细菌在梗阻部位容易繁殖,从而引发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