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怎么办
肘关节脱位可通过症状表现(如畸形、肿胀、疼痛等)和影像学检查(X线)判断,现场初步处理需制动并冷敷,及时就医后有手法或手术复位,复位后固定并康复训练,还可通过运动防护和避免危险动作预防肘关节脱位。
一、肘关节脱位的判断
1.症状表现:受伤后肘关节明显畸形,外观可看到肘部肿胀,关节弹性固定于半屈曲位,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患者会有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可能因自身机体反应不同,症状表现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哭闹更明显,因表述能力有限主要通过肢体动作异常来体现。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肘关节脱位的重要手段,可明确脱位的类型(如前脱位、后脱位、侧方脱位等)以及是否合并骨折等情况,通过X线能清晰看到肘关节骨骼的位置关系改变。
二、现场初步处理
1.制动:立即停止活动,用三角巾或树枝等简单固定物将肘关节固定,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固定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防止影响血液循环,可选择柔软的固定材料,固定位置要合适,保证肘关节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肘部,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一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将冰袋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防止冻伤,儿童皮肤娇嫩,冷敷时间和力度更需严格把控。
三、及时就医与专业治疗
1.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一般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通过特定的手法将脱位的肘关节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法复位的难度和技巧略有不同,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相对较软,复位时需更加轻柔精准。
手术复位:如果合并有严重骨折、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通过手术切开暴露肘关节,进行复位和修复相关损伤组织。
2.固定与康复
固定:复位后通常需要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儿童固定时要定期调整固定装置,确保合适且不影响生长发育。
康复训练:拆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度训练以及力量训练。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儿童康复训练需要家长在旁协助监督,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训练过程中要鼓励儿童积极配合,以促进肘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
四、预防措施
1.运动防护:进行体育活动或工作时,尤其是涉及上肢剧烈活动的情况,要佩戴合适的护具,如打篮球、打羽毛球等运动时佩戴护肘,减少肘关节受伤脱位的风险。不同年龄和运动项目的人群,护具的选择和佩戴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在运动时选择的护具要符合儿童的身体特点,确保舒适且能有效防护。
2.避免危险动作: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突然的暴力牵拉、碰撞等可能导致肘关节脱位的危险动作,行走或活动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意外摔倒导致肘关节受伤。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相对疏松,更要注意防止跌倒等情况的发生,以降低肘关节脱位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