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下蹲训练
髌骨骨折下蹲训练时机需骨折初步愈合且经医生据影像学判定,初期要准备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从幅度开始逐步增加并注意姿势,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考虑,儿童需密切监护,老年要缓慢谨慎并关注相关情况。
髌骨骨折下蹲训练的初期准备
1.关节活动度准备:在进行下蹲训练前,需先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等基础关节活动度训练,使膝关节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可通过主动或在康复治疗师辅助下进行轻柔的屈伸运动,将膝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到45°-90°左右,为下蹲训练做准备。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关节退变可能影响活动度恢复,更要缓慢进行前期准备活动,避免加重关节损伤。
2.肌肉力量准备:要加强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等。股四头肌力量的增强有助于在下蹲时更好地稳定膝关节。例如,直腿抬高训练可在平卧位进行,将下肢伸直,缓慢抬高至离床面约30°-45°,保持5-10秒后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年轻患者可能恢复力量相对容易,而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可能因血糖等因素影响肌肉恢复,需在控制血糖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力量训练。
髌骨骨折下蹲训练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小幅度起始:开始时采用小幅度下蹲,如从30°左右的下蹲开始,缓慢下蹲,感受膝关节的感觉,每次下蹲保持5-10秒,然后缓慢站起,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对于女性患者,若骨盆结构等因素可能影响下蹲平衡,需特别注意保持身体平衡。
2.逐步增加幅度:随着膝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的逐渐增强,可逐步增加下蹲幅度,每次增加5°-10°左右,但每次增加幅度后需观察膝关节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若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有肥胖病史的患者,由于体重对膝关节压力较大,更要谨慎逐步增加下蹲幅度,避免膝关节过度负重。
3.注意姿势正确:下蹲时要保持身体直立,膝关节不要内扣或外展,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缓慢下蹲和站起,动作要平稳,避免快速下蹲或站起导致膝关节受到过度冲击。对于有既往膝关节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曾有膝关节滑膜炎等,更要严格遵循正确姿势进行训练,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
不同人群下蹲训练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髌骨骨折后进行下蹲训练需在家长和医生的密切监护下进行,训练强度和幅度要严格按照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骨折恢复情况调整。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处于发育阶段,过度训练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训练时要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原则,一旦出现任何异常表现,如哭闹不止、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等,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下蹲训练时要更加缓慢和谨慎。可借助辅助工具如拐杖等增加稳定性。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情况,下蹲时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训练前后要监测血压,若有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训练。老年患者本身关节软骨可能有退变,训练中要注意观察膝关节的润滑情况,若出现关节摩擦音异常增多等情况,需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