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什么病
急性膀胱炎是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由细菌感染致膀胱黏膜炎症,发病因细菌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表现有尿路刺激、尿液异常、耻骨上不适,诊断靠尿液检查和超声,治疗分一般和抗感染,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黏膜炎症。通常病原体经尿道上行感染膀胱,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发病原因
1.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70%以上,其他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且靠近肛门,更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所以急性膀胱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2.机体抵抗力下降:当人体劳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菌更容易在膀胱内定植并引发感染。
3.不良生活方式:长期憋尿会使膀胱内尿液潴留,有利于细菌繁殖;不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会阴部清洁不到位,也会增加细菌感染膀胱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尿路刺激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短时间内多次排尿;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要排尿,难以控制;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膀胱区域有疼痛感。
2.尿液异常:尿液可出现混浊,有时可伴有血尿,呈粉红色或红色。
3.耻骨上膀胱区域不适:患者可感觉耻骨上膀胱区域有轻微的胀痛、坠痛等不适。
四、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敏情况,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大于10CFU/ml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排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其他病变,对于诊断急性膀胱炎有辅助作用,可观察膀胱壁是否有增厚等炎症表现。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尿量,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清除膀胱内的细菌,缓解症状。
2.抗感染治疗: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女性急性膀胱炎,通常可经验性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呋喃妥因等药物;男性患者由于感染途径不同,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女性在月经期或孕期更容易发生急性膀胱炎,月经期要特别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要保持多饮水的习惯,同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
2.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前列腺增生等,发生急性膀胱炎时,除了积极抗感染治疗外,还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膀胱炎的恢复,同时要注意观察老年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因为老年人感染后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要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3.儿童:儿童急性膀胱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要注意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鉴别。儿童可能不能准确表达尿路刺激症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如是否有频繁排尿、哭闹等表现,确诊后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