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包括准备工作、具体操作、复位后处理及并发症预防。准备工作需评估患者并准备器械;操作分牵引和复位步骤;复位后要固定并进行康复训练;并发症有神经血管损伤、再脱位、创伤性关节炎等,要通过轻柔操作、正确固定和合理康复训练预防。
一、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准备工作
1.患者评估: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受伤机制、既往肘关节疾病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肘关节脱位与成人在解剖及损伤特点上有差异。例如,儿童的骨骺尚未完全闭合,复位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骨骺。同时要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是否存在休克等严重合并症,若有需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
2.器械准备:通常需要准备适当的牵引设备,如布带等用于进行牵引操作,以提供复位所需的力量。
二、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具体操作步骤
1.牵引步骤: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腕部,沿前臂纵轴进行持续牵引。对于成人,牵引力量要适中,一般需要持续牵引数分钟,使肘关节周围挛缩的肌肉和关节囊得到松解;儿童由于骨骼相对柔软,牵引力量需相对较小。牵引过程中要保持牵引方向与肱骨纵轴大致一致。
2.复位操作:在持续牵引的基础上,术者可根据肘关节脱位的类型(如后脱位、前脱位等)进行相应的复位动作。以常见的肘关节后脱位为例,在牵引的同时,术者可将前臂旋后,然后用拇指抵住尺骨鹰嘴,向近端推挤,同时其余手指将肱骨远端向前拉,可感觉到复位的弹响,提示肘关节已恢复正常解剖位置。
三、复位后的处理
1.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需要用肘关节屈曲90°的石膏托或支具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对于儿童患者,固定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避免因固定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2.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可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非受累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渐开始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进度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儿童在康复训练时需家长密切配合,防止过度活动造成再次损伤。
四、并发症及预防
1.并发症: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如尺神经、桡神经等损伤;血管损伤,如肱动脉损伤等;再脱位,由于复位后固定不牢固或过早活动等原因可能导致再次脱位;创伤性关节炎,长期的关节不稳定或损伤可能引起关节软骨的损伤,进而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2.预防措施:在复位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暴力,以减少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复位后要正确固定,固定期间严格限制患肢的不合理活动。康复训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过度的活动导致再脱位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肘关节疾病的患者,在复位及康复过程中要更加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