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乳腺增生的中医方法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包括内服、针灸推拿、外治贴敷等方法。内服根据证型辨证用药,肝郁气滞型用逍遥散加减,痰瘀互结型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针灸选相关穴位,平补平泻,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禁忌;推拿由专业医师操作,哺乳期等特殊人群需注意;外治贴敷用活血化瘀等中药制成膏剂等贴敷,皮肤敏感等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中药内服治疗
1.辨证论治经典方:中医根据乳腺增生不同证型进行辨证用药。如肝郁气滞型,常见症状为乳房胀痛,随情志变化而加重,可选用逍遥散加减,其主要药物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柴胡能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诸药合用起到疏肝理气、调和肝脾的作用;对于痰瘀互结型,乳房肿块质地较硬,可有刺痛,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半夏、陈皮、茯苓化痰祛湿,共奏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之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方剂对改善乳腺增生相关症状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疗法:
选穴原则:常选取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等相关穴位,如乳根、屋翳、膻中、太冲、内关等。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内关可宽胸理气,疏通局部气血。针刺时采用平补平泻等手法,一般每次选3-5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周2-3次,多个临床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显示,针灸能调节机体内分泌,改善乳腺组织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等症状。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应谨慎针灸,尤其是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的穴位,以免引起流产等不良后果;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需待皮肤状况恢复后再考虑。
2.推拿疗法: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揉法在患侧乳房周围进行操作,以乳根、膻中部位为主,然后用指揉法按揉太冲、内关等穴位,再用拿法拿捏肩部及上肢的肩井、合谷等穴位;若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滚法在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操作,重点在肝俞、脾俞等穴位。推拿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一般每周2-3次,通过推拿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不适,但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乳房组织。
特殊人群提示:哺乳期女性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影响乳汁分泌及乳房健康;对于乳房有急性炎症、肿瘤等情况的患者,不宜采用推拿治疗,需先明确病情后再做相应处理。
三、中医外治贴敷疗法
1.中药贴敷: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的中药制成膏剂或贴剂,贴敷于乳房相关穴位或肿块部位。例如,将乳香、没药、穿山甲、三棱、莪术等中药研末,用醋或酒调制成糊状,贴敷于乳房局部,通过药物经皮吸收,发挥作用,改善乳腺增生的病理状态。多项外用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乳房疼痛、缩小肿块等,但贴敷时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过敏等不适要及时取下贴剂。
特殊人群提示:皮肤敏感者贴敷时要密切关注皮肤情况,可先在小块皮肤上试用,若无过敏等反应再进行贴敷;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贴敷时要谨慎选择药物成分,避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