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和胃溃疡的区别是什么
胃溃疡是胃黏膜局限性组织缺损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多与Hp感染等有关,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等,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胃穿孔是胃溃疡严重并发症,为胃壁全层破裂致胃内物质漏入腹腔的外科急重症,发病突然,有剧烈腹痛等表现,多需外科手术治疗
一、定义与本质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本质是胃黏膜的局限性组织缺损,病变深度通常局限在黏膜肌层以上。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不同性别发病无显著绝对差异,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胃穿孔:是胃溃疡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指胃壁全层破裂,使胃内物质漏入腹腔,属于外科急重症。主要是在胃溃疡基础上,因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肌层、浆膜层最终导致穿孔,也可由外伤等其他因素引起,发病急,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同样受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二、临床表现差异
胃溃疡: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烧灼样痛等,疼痛多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出现,如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左右,然后逐渐缓解,具有一定节律性。还可能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若病情稳定,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不同年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症状特点相对典型。
胃穿孔:发病突然,表现为剧烈的上腹部刀割样疼痛,疼痛迅速波及全腹,患者常难以忍受,同时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查体可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病情危急,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各年龄患者发病时均会迅速出现上述严重表现。
三、检查方法区别
胃溃疡:常用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内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还能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上消化道钡餐造影也可辅助诊断,可见龛影等间接征象;幽门螺杆菌检测也是重要项目,常用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胃镜等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等方式,儿童可能需在镇静下进行。
胃穿孔:腹部立位X线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胃穿孔的重要依据;腹腔穿刺可抽出混浊液体等;腹部超声检查有时也可辅助诊断,胃穿孔患者病情危急,检查需快速准确进行,各年龄患者检查时均要遵循相应的急救和检查流程。
四、治疗原则不同
胃溃疡: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等,通过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治疗周期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数周甚至数月,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用药需谨慎选择。
胃穿孔:一旦确诊,多需外科手术治疗,如穿孔修补术等,需紧急处理以避免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还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等后续治疗,各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儿童手术需充分评估其耐受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