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脱位处理
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有口内法(常用,适大多急性前脱位患者)和口外法(适张口困难或儿童患者);复位后固定分单颌绷带固定(适复位后关节稳定较好者,固定2-3周)和颅颌绷带固定(适关节囊及韧带损伤较重者);康复治疗包括固定解除后进行张口训练等功能锻炼(开始小范围,渐增张口度,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采用热敷等物理治疗(控制温度、时间,儿童要防烫伤);特殊人群中儿童复位要轻柔,固定时间短,需家长配合;老年患者固定要兼顾牢固与舒适,康复锻炼缓慢,要关注全身健康。
一、复位方法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主要包括口内法和口外法。口内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急性前脱位的患者。操作时,患者端坐,头靠椅背或墙壁,下颌牙合面的位置应低于术者两肘关节连线。术者站在患者前方,两拇指缠以纱布伸入患者口内,放在两侧下颌磨牙的牙合面上,其余手指握住下颌体部。复位时,拇指压下颌骨向下,力量逐渐增大,其余手指将颏部缓慢上推,当髁突移到关节结节水平以下时,再将下颌骨向后推动,此时髁突即可滑入关节窝而得复位。口外法适用于张口困难或儿童患者,术者位于患者后方,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下、后方按压,其余手指配合将颏部上抬,使髁突复位。
二、固定方法
复位成功后需进行固定,目的是使被牵拉过度受损的韧带、关节囊和肌肉得以修复,防止再脱位。固定方法包括单颌绷带固定和颅颌绷带固定。单颌绷带固定适用于复位后关节稳定程度较好的患者,用四头带或特制的单颌绷带将下颌固定于闭口位2-3周。颅颌绷带固定则适用于关节囊及韧带损伤较重的患者,通过将绷带一端固定于头部,另一端固定于下颌,限制下颌的活动。
三、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固定解除后应进行张口训练等功能锻炼,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活动度。开始时可进行小范围的张口、闭口运动,逐渐增大张口度,一般需进行数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例如,可每天进行3-4次张口、闭口动作,每次重复10-15次,但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锻炼强度。
2.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紧张。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控制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颞下颌关节脱位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复位时要更加轻柔。儿童的关节囊、韧带相对较松弛,复位操作需谨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固定时间一般相对较短,在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张口情况和舒适程度,及时调整固定方案。同时,要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让家长配合限制儿童的过度张口等行为。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后固定时要注意固定的牢固程度,但也不能过度固定导致患者不适。康复锻炼时要缓慢进行,因为老年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相对较差,过度锻炼可能会加重关节损伤。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