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怎样辨别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可从发病机制与病理表现、症状表现差异、妇科检查与辅助检查鉴别来辨别。子宫腺肌症是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肌层,多因子宫肌层损伤致内膜侵入,症状有经量增多等、痛经进行性加重等,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质硬压痛,超声见肌层回声不均等;子宫肌瘤是平滑肌组织增生的良性肿瘤,病因不明,月经改变因肌瘤情况而异,一般无痛,大肌瘤可致下腹包块等,妇科检查子宫有结节状突起,超声见低回声结节边界清,MRI上表现不同,且不同人群表现及诊断鉴别有差异。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多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使得基底膜下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有关。其病理特征为子宫肌层内有异位的内膜腺体及间质,肌层呈弥漫性增厚,以子宫后壁居多。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多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存在单个或多个球形结节,与周围肌组织界限清楚。
症状表现差异
月经异常:子宫腺肌症患者多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异位的内膜影响子宫肌层收缩等功能。而子宫肌瘤患者月经改变情况与肌瘤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浆膜下肌瘤月经多无明显改变。
疼痛表现:子宫腺肌症患者痛经较为常见,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常于月经前1周开始,直至月经结束。子宫肌瘤患者一般无疼痛症状,但若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发热;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也可引起急性腹痛。
其他症状:子宫腺肌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疼痛等情况,若腺肌症合并子宫增大明显,可压迫膀胱出现尿频等症状。子宫肌瘤较大时可触及下腹包块,若压迫直肠可出现排便困难等症状,黏膜下肌瘤脱出宫颈口时,可出现阴道排液增多及感染时的脓性分泌物等。
妇科检查与辅助检查鉴别
妇科检查:子宫腺肌症患者妇科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更明显。子宫肌瘤患者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增大,表面有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质硬,结节与子宫肌层界限清楚。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子宫腺肌症超声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可见点状或小片状低回声区;子宫肌瘤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周围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声晕。磁共振成像(MRI)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更高,子宫腺肌症在MRI上表现为子宫肌层内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病灶,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子宫肌瘤在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肌瘤结节,信号多均匀。
不同年龄、生育需求、生活方式的人群在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肌瘤的表现及诊断鉴别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育龄期女性更易患这两种疾病,需密切关注月经等相关表现;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疾病对生育的影响及诊断鉴别时对子宫结构等的考量更为关键。在病史方面,有多次宫腔操作史者更需警惕子宫腺肌症,而有家族肿瘤史等情况时对子宫肌瘤的排查需更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