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用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适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推荐含铋剂四联方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硫糖铝),还有特殊人群(老年、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用药需谨慎。
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1.适用情况: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需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目前推荐含有铋剂的四联方案,即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铋剂(如枸橼酸铋钾等)+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根除可改善胃黏膜炎症,促进胃黏膜修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等。
二、缓解消化不良症状的药物
1.促胃肠动力药:对于出现腹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研究表明,多潘立酮能增加胃肠道蠕动,加快胃排空,缓解上述消化不良症状。但需注意,对于有心律失常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因为有研究发现大剂量或有心脏基础疾病患者使用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
2.消化酶制剂:当患者存在消化不良,伴有食物消化不良相关症状时,可选用消化酶制剂,如复方消化酶。它能补充人体缺乏的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改善因消化功能减弱导致的腹胀、食欲不佳等情况,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补充相应消化酶来促进食物的分解代谢。
三、胃黏膜保护剂
1.铝碳酸镁:铝碳酸镁可以中和胃酸,同时覆盖在胃黏膜表面,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它能快速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等症状,并且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与胆汁酸结合,减少胆汁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对胃黏膜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2.硫糖铝: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下可解离出硫酸蔗糖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胶体,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它适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黏膜糜烂、溃疡等情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铝蓄积,需谨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例如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可能引起的骨质疏松等风险。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所以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代谢特点,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2.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等。在药物选择上要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例如一般不轻易使用成人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必须用药时需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合适剂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用药需特别谨慎。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潜在风险。如质子泵抑制剂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使用需要权衡利弊,有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关注药物对自身病情控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