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原则
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需把握时机,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改善或有感染等并发症时考虑手术,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时机评估不同;手术方式有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胆道减压手术等,不同性别、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患者手术有不同注意事项;术后需密切监测特殊人群相关指标及进行营养支持以促进恢复
一、手术时机把握
对于重症胰腺炎,若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无改善,或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一般在发病后72小时内若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应尽早评估手术可能。例如,当患者出现持续的腹腔内感染迹象,如高热、腹腔穿刺液有感染表现等,需及时手术干预。不同年龄患者对手术耐受不同,儿童患者需更谨慎评估,因儿童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要综合其全身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手术时机;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时机选择需更全面权衡,在稳定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后再考虑手术。
二、手术方式选择
坏死组织清除术:当胰腺及周围组织存在大量坏死组织时,需行坏死组织清除术。通过手术清除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可减少坏死组织对机体的持续刺激,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不同性别患者,手术操作原则相同,但女性患者因腹部解剖结构与男性有一定差异,手术中需更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结构。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手术前后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等准备,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有饮酒史患者需强调术后严格戒酒,降低胰腺炎复发风险。对于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在围手术期更好控制血糖,以利于手术恢复。
腹腔引流术:当存在腹腔感染或渗液时,腹腔引流术是常用手术方式。通过放置引流管将腹腔内感染物质、渗液引出体外,促进炎症消退。对于儿童患者,腹腔引流需选择合适管径的引流管,以避免对儿童腹腔造成过度刺激,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相关措施;老年患者腹腔引流后需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防止引流管堵塞等情况,定期更换引流袋等操作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胆道减压手术:若重症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引起,如胆总管结石等导致胆道梗阻,需行胆道减压手术,如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等。不同年龄患者胆道解剖结构有差异,儿童胆道相对较细,手术操作需更轻柔;老年患者胆道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变,手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胆道周围血管等结构。生活方式中,既往有胆道疾病相关诱因患者,术后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以降低胆道疾病复发导致胰腺炎再发的风险。
三、术后监测与处理
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腹部情况等。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以及腹部体征观察,如腹痛是否缓解、腹腔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术后要注意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监测,因为手术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要关注其心、肺、肾功能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营养支持方面,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往往需要长期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保证患者营养需求,促进术后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