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为什么会引起发烧
小儿肺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发发烧,病原体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致热,细菌性肺炎多为高热且波动小伴寒战,病毒性肺炎多为中等度热或低热且波动频繁,发烧会使小儿机体代谢等受影响,需密切监测体温,低于38.5℃非药物干预,超38.5℃谨慎处理,积极治肺炎,新生儿肺炎发烧需更密切监测。
一、小儿肺炎引起发烧的机制
小儿肺炎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小儿呼吸道后,会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会被激活,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其中包括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致热原。这些致热原会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引起发烧。例如,有研究发现,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体内,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启动机体的发热反应;病毒性肺炎时,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引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发烧发生。
二、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发烧的特点差异
(一)细菌性肺炎引起发烧的特点
一般来说,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发烧多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以上,且体温波动相对较小,常伴有寒战等表现。这是因为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较强地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定点大幅升高。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患儿往往会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同时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
(二)病毒性肺炎引起发烧的特点
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发烧多为中等度热或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但也有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情况。体温波动相对较为频繁,可能在一天内有较大的波动。这是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对细菌性感染可能稍弱,但病毒的持续存在也会不断刺激机体产生致热原。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小儿肺炎,患儿可能出现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波动受病毒复制及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相对不太稳定。
三、小儿肺炎发烧对机体的影响及应对
(一)对机体的影响
持续发烧会使小儿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可能导致小儿出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还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因为过高的体温可能对脑细胞产生一定的损伤作用。同时,发烧会使小儿体内水分丢失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发生。
(二)应对措施
对于小儿肺炎引起的发烧,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当体温低于38.5℃时,可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适当减少衣物,促进散热;让小儿多喝温水,补充因发烧丢失的水分。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根据小儿的年龄等情况谨慎考虑是否使用退热相关措施,但需注意优先非药物干预。同时,要积极治疗小儿肺炎本身,针对不同的病原体感染,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则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随着肺炎病情的控制,发烧情况也会逐渐得到缓解。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肺炎引起的发烧,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发烧的耐受性更差,所以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体温及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