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发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等问题。痛经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机制是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刺激产生炎症反应等;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有盆腔区域疼痛,与盆腔手术史等病史有关,机制是异位内膜病灶持续刺激神经末梢;月经异常包括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紊乱,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不孕与盆腔环境改变有关,年龄越大、病史越长病情越严重则不孕风险越高。
一、痛经
1.特点:多为继发性痛经,即自发生内膜异位症后开始出现痛经,且疼痛程度往往进行性加重。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延续至整个经期。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发人群,此阶段女性月经周期正常且有生育等生理需求,内膜异位导致的痛经会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如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加重痛经的感受,而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痛经症状,如适度的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从而缓解疼痛。
2.机制: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释放前列腺素等物质,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引起疼痛。
二、慢性盆腔痛
1.表现:在非月经期间也会出现盆腔区域的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持续存在,可伴有腰骶部疼痛等。
病史因素:有过盆腔手术史、多次流产史等的女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慢性盆腔痛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盆腔手术可能导致内膜组织种植到盆腔其他部位,从而引发慢性疼痛。
2.机制:异位内膜病灶持续刺激盆腔组织,导致神经末梢受到持续刺激,引起慢性疼痛感觉。
三、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月经量较以往增多。
年龄因素:育龄期女性月经本身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经量增多可能会影响其贫血发生的风险,年轻女性如果长期经量增多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症状。
生活方式: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可能会加重月经异常的表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月经的正常状态。
2.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情况延长,超过7天。
病史因素:有内膜异位症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女性,经期延长的情况可能会反复出现,长期经期延长可能会增加妇科感染等风险。
3.周期紊乱: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失去正常的规律性。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干扰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月经周期,而内膜异位症本身也可能会对内分泌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周期紊乱加重。
四、不孕
1.原因: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能与盆腔环境改变有关,异位内膜会引起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功能和蠕动功能,还可能影响卵巢的排卵功能等。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力逐渐下降,对于内膜异位症患者来说,年龄越大,不孕的风险可能越高,且受孕后的妊娠结局也可能受到影响。
病史因素:内膜异位症病史较长且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不孕的可能性更大,长期的内膜异位症病变可能已经对生殖系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