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引发流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通过免疫炎症反应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盆腔微环境改变影响生育,致流产风险升高,有生育计划的患者需积极就医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风险
一、免疫炎症反应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异常活化,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影响胚胎的着床和发育。例如,过高水平的TNF-α会干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影响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失衡与胚胎种植失败及流产发生率升高相关。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变
1.细胞外基质成分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使子宫内膜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改变。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些蛋白多糖、胶原等物质的含量和结构异常。比如,某些参与细胞黏附、信号传导的蛋白多糖含量改变,影响了胚胎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黏附过程,进而影响胚胎的着床。正常情况下,胚胎需要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紧密黏附才能成功着床,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细胞外基质变化破坏了这种正常的黏附机制,使胚胎着床困难或着床后不稳定,增加流产几率。
2.激素调节失衡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激素调节也存在失衡情况。雌激素和孕激素是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激素。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会干扰正常的激素分泌和调节通路,导致雌激素水平相对异常升高或孕激素作用不足。例如,孕激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处于一种利于胚胎着床的分泌期状态,若孕激素水平不足,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变化不充分,就无法为胚胎提供良好的着床环境,从而增加流产风险。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存在异常,影响了孕激素的正常生物学效应。
三、盆腔微环境改变
1.盆腔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起盆腔微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盆腔内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状态等发生变化。异常的酸碱度可能影响胚胎的生存和发育,而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具有细胞毒性,会损伤胚胎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增加流产发生的可能性。例如,过多的氧自由基可以破坏胚胎的DNA结构,影响胚胎的正常分裂和分化过程。
2.炎症介质对盆腔微环境的持续影响
除了前面提到的细胞因子引起的免疫炎症反应外,持续存在的炎症介质还会进一步改变盆腔微环境。这些炎症介质会吸引更多的炎症细胞聚集在盆腔,形成一种慢性炎症状态的盆腔微环境。这种微环境不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使得胚胎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正常存活和发育,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长期的慢性炎症还可能影响输卵管的功能,若输卵管存在炎症等情况,也会干扰受精卵的运输,导致受精卵不能顺利到达子宫腔着床,或者着床后出现问题引发流产。
对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尤其是有生育计划的女性,需要积极就医,通过规范的治疗来改善身体状况,尽可能降低流产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指标的变化,同时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健康,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合理的饮食等,以提高生育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