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胃泌素瘤是起源于胃窦、十二指肠和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有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腹痛、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腹泻症状、其他症状(营养不良、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关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表现程度略有差异,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相关症状风险,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1.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
腹痛: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胃泌素瘤分泌大量胃泌素,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胃酸持续作用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导致溃疡形成,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部分患者可呈空腹痛,进食后可缓解,但容易复发,病程较长。例如,有研究显示,胃泌素瘤患者中约80%-90%会出现消化性溃疡相关腹痛,且溃疡常多发,可发生在不典型部位,如食管下段、空肠等。
消化道出血:因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溃疡侵蚀血管引起出血。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出血的发生与溃疡的大小、深度以及胃酸对血管的侵蚀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大量胃酸持续刺激溃疡,使得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增加。在胃泌素瘤患者中,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0%左右,且可能是患者的首发症状。
消化道穿孔:病情严重时,溃疡可穿透胃肠壁导致穿孔,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腹痛,疼痛可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胃泌素瘤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与胃酸分泌极度增多,对胃肠壁的侵蚀作用强密切相关。有资料表明,约10%-20%的胃泌素瘤患者会发生消化道穿孔。
2.腹泻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腹泻次数不等,可为每日数次至十余次。腹泻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大量胃酸进入肠道,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另一方面,胃泌素可能直接作用于肠道,刺激肠道分泌增加。腹泻物多为水样便或脂肪泻,若同时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还可能出现含有未消化食物的粪便。研究发现,约70%的胃泌素瘤患者会出现腹泻症状,严重的腹泻可导致患者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3.其他症状
营养不良:由于长期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消瘦、乏力等营养不良表现。患者进食后因腹痛、腹泻等症状影响食欲,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受到阻碍,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和消耗增加,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状况。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相关表现:胃泌素瘤可导致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除上述消化性溃疡和腹泻症状外,还可能有一些其他不典型表现,如患者可能出现反复的口腔溃疡等。这是因为高胃酸环境不仅影响胃肠道,还可能对口腔黏膜等造成刺激。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胃泌素瘤的临床症状可能在表现程度上略有差异,但基本的症状类型是相似的。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增加胃泌素瘤相关症状出现的风险。对于有胃泌素瘤相关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