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婴儿肠胀气和肠绞痛区别
婴儿肠胀气与肠绞痛在定义表现、发病机制、诊断鉴别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上有区别,肠胀气是肠道气体积聚致腹部不适,发病与胃肠发育、喂养等有关,靠临床表现等诊断,可通过调整喂养等缓解;肠绞痛是3月内婴儿发作性剧烈哭闹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依典型哭闹等诊断,可通过安抚等应对,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
婴儿肠胀气:主要是肠道内气体积聚过多引起腹部不适。表现为腹部膨隆,宝宝可能会有频繁排气,但排气后不适不一定能完全缓解,宝宝可能会有烦躁,但一般没有明显的定时哭闹发作。通过腹部触诊可感觉腹部较硬,叩诊呈鼓音。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婴儿发作性哭闹综合征,多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典型表现为婴儿突然出现剧烈的哭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而且哭闹时间相对固定,往往在傍晚或夜间发作。同时可能伴有面部涨红、双腿蜷曲、腹部紧张等表现,有些宝宝在哭闹后会有排气或排便,但症状缓解不彻底。
发病机制:
婴儿肠胀气:可能与婴儿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不协调有关,比如进食过快吸入过多空气、母乳喂养时妈妈饮食中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等)、配方奶喂养时宝宝对奶粉中的成分不适应等,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
婴儿肠绞痛: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一方面是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肠道蠕动紊乱,容易出现肠痉挛;另一方面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等食物因素有关,或者是婴儿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肠道的控制不稳定等。有研究表明,肠绞痛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可能与正常婴儿有所不同。
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对于婴儿肠胀气,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腹部体征,结合喂养史等综合判断。而婴儿肠绞痛主要依据典型的发作性剧烈哭闹,每天发作时间较长,至少持续3小时,每周发作3天以上,持续3周以上,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哭闹后进行诊断。
鉴别要点:婴儿肠胀气以腹部气体积聚的表现为主,而肠绞痛以剧烈哭闹为突出表现,虽然两者可能有一些共同的诱因,如喂养不当等,但通过观察宝宝的具体症状表现可以进行初步鉴别。例如,肠胀气的宝宝可能更多表现为腹部不适相关的表现,而肠绞痛宝宝主要是哭闹为主的表现。
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婴儿肠胀气:可以通过正确的喂养方式来缓解,比如母乳喂养时要让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避免吸入过多空气;配方奶喂养时要注意奶瓶的角度,让奶液充满奶嘴,减少空气摄入。还可以在宝宝吃奶后拍嗝,帮助排出胃内气体。平时可以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由于其胃肠道功能更不成熟,更要注意喂养后的拍嗝和腹部按摩等护理措施,因为早产儿肠道蠕动协调能力更差,更容易出现肠胀气。
婴儿肠绞痛:首先可以尝试一些安抚措施,如将宝宝包裹起来,模拟在子宫内的感觉,或者让宝宝趴在家长肩上,轻轻安抚。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调整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及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如果考虑牛奶蛋白过敏等因素,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式,如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等。对于特殊人群如低体重儿等,由于其身体各系统发育更不完善,在应对肠绞痛时要更加谨慎,安抚措施要更加轻柔,并且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必要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