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吃什么
小儿急性胃肠炎饮食需遵循易消化、清淡、少量多次原则,急性期可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并控制摄入量,缓解期可吃软食并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需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高纤维、生冷食物,婴儿和大龄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出现脱水表现要及时就医。
一、饮食原则
小儿急性胃肠炎时,饮食需遵循易消化、清淡、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一)急性期
1.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米汤:将大米熬煮,取上层清液。大米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能量,且容易消化,适合急性胃肠炎患儿初期食用。
藕粉:用开水冲调后给患儿饮用。藕粉富含淀粉,能为机体补充能量,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
薄粥:选择小米粥或大米粥,煮至软烂。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儿较为适宜,其中的营养成分也有助于患儿恢复体力。
面汤:将面条煮烂后取汤。面条含有碳水化合物,面汤容易消化,可为患儿补充水分和能量。
2.控制摄入量: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可每隔1-2小时少量喂给患儿,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加重胃肠道负担。
(二)缓解期
1.软食
烂面条:在急性期过后,可逐渐添加烂面条。面条煮得更软烂,搭配少量蔬菜末(如胡萝卜末、菠菜末等),蔬菜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例如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维持患儿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益。
软米饭:将米饭煮得软一些,可搭配少量瘦肉末(需煮熟煮烂)。瘦肉含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患儿身体的修复,但要注意肉末一定要煮烂,防止难以消化。
蒸蛋羹: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蒸蛋羹质地柔软,容易消化吸收。可以根据患儿口味添加少量温水,但要注意不要添加过多调料,保持清淡。
2.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在患儿症状明显缓解后,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和量,但仍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一般经过1-2天的软食过渡后,可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但要注意观察患儿进食后的反应,如有不适需及时调整。
二、需避免的食物
1.油腻食物:如油炸鸡腿、油炸薯条等。这类食物脂肪含量高,不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可能导致患儿呕吐、腹泻症状加重。
2.辛辣刺激性食物:包括辣椒、芥末、生姜等。辛辣刺激性物质会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胃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加重腹泻等症状。
3.高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高纤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可能会促进肠道蠕动,导致腹泻加重。
4.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容易加重患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若为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调整自身饮食,避免食用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油腻、辛辣等食物,继续坚持少量多次喂养;若为配方奶喂养,应按照配方奶的正确冲调方法进行冲调,且在急性胃肠炎期间,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奶量。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要注意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预防再次发生急性胃肠炎。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而不仅仅依赖饮食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