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治疗
股骨颈骨折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不能耐受手术者,不愈合率高且易引发并发症;手术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适用于年轻、移位不明显者)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半髋适用于年龄大、移位明显等,全髋适用于年龄大、不愈合等)。不同人群治疗有特点,老年需评估全身状况、注意假体及抗凝;青少年注重保留髋关节功能;女性要考虑骨盆结构和心理;男性综合生活方式决策。
一、非手术治疗
对于无明显移位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皮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骨折等情况,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7-1/10,通过牵引维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但非手术治疗的不愈合率较高,约为10%-20%,且长期卧床易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
1.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适用于年龄较轻、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通过手法或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闭合复位,然后采用空心钉等内固定数量不超过3枚,保证骨折端的稳定性。对于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由于其骨折愈合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关注骨折复位质量,以减少后期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人工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一般>65岁)、骨折移位明显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无法耐受长期卧床的患者。该手术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能较快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但术后可能存在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据统计,术后10年假体松动率约为10%-15%。
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较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且髋臼也存在病变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更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围手术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2%。
不同人群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特点
一、老年人群
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心肺功能等基础疾病,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对于半髋关节置换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假体型号,以确保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同时,术后需积极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采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但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因为老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出血风险相对较高。
二、青少年人群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见,治疗上更注重保留自身髋关节功能。闭合复位内固定时要精准复位,尽量减少对骨骺等生长结构的影响。术后需定期进行X线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发育等情况,因为青少年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后可能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影响髋关节生长的问题。
三、女性人群
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等因素,骨质疏松相对更易发生,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在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时,要考虑到女性骨盆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角度等,以提高术后髋关节的匹配度和稳定性。同时,女性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因为女性可能更易出现焦虑等情绪,而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四、男性人群
男性患者如果是因外伤等导致股骨颈骨折,在治疗决策上要综合考虑其职业等生活方式因素。例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男性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若考虑手术治疗,要确保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以利于其尽快恢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