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有哪几种
慢性荨麻疹分为自发性慢性荨麻疹和诱导性慢性荨麻疹两类。自发性慢性荨麻疹无明确外部诱因,风团等每周至少发作2次超6周,发病与自身免疫等有关,生活方式等可诱发或加重;诱导性慢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荨麻疹和非物理性诱导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与物理刺激相关,不同类型有不同表现,非物理性诱导性荨麻疹与特定物质或生理变化有关,各有不同发病特点及易发人群等
自发性慢性荨麻疹:这类荨麻疹的发生通常没有明确的外部诱因,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时间超过6周。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体内存在针对肥大细胞或IgE等相关的自身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持续活化,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引发皮肤的风团、瘙痒等症状。例如,部分患者体内可检测到抗高亲和力IgE受体抗体等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引起荨麻疹的反复发作。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可能发生,性别差异相对不明显,但一般来说,生活方式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自发性慢性荨麻疹。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自发性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诱导性慢性荨麻疹
物理性荨麻疹:包括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等。皮肤划痕症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较为常见,是接触寒冷物体或暴露于寒冷环境后,局部或全身出现风团、红斑,可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日光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于日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压力性荨麻疹是皮肤受压后4-6小时出现肿胀,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常发生于掌跖和臀部等部位。物理性荨麻疹的发生与物理刺激因素直接相关,不同类型的物理性荨麻疹对物理刺激的阈值不同。在年龄方面,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患病,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寒冷环境、日光照射较多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群更容易诱发物理性荨麻疹。例如,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的人群患日光性荨麻疹的风险增加;经常需要承受较大压力工作的人群,压力性荨麻疹的发病几率可能升高。
非物理性诱导性荨麻疹:包括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等。胆碱能性荨麻疹多见于青年,主要因运动、受热、精神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胆碱能神经发生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受刺激后数分钟出现直径1-3mm的小风团,周围有明显红晕,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自觉剧痒;接触性荨麻疹是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是由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是通过非免疫机制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发病。非物理性诱导性荨麻疹的发生与特定的接触物质或生理状态变化有关。在年龄上,胆碱能性荨麻疹好发于青年人群,接触性荨麻疹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生活方式中经常接触特定过敏原物质的人群,如经常接触某些化妆品、植物等的人群,患接触性荨麻疹的风险增加;青年人群由于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较大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胆碱能性荨麻疹的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