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急性尿道炎
急性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急性炎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分为淋菌性和非淋菌性等类型,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及局部卫生不良、尿道损伤等诱因,有尿道刺激症状、分泌物及尿道外口红肿等表现,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针对病原体并一般治疗,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安全性行为、避免尿道损伤来预防。
一、急性尿道炎的定义
急性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可分为淋菌性尿道炎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类型。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菌:是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见于性活跃的青、中年人群。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是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病原体,同样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感染风险较高,且不同生活方式(如不安全性行为等)会增加感染几率。
其他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因尿道损伤、尿道梗阻(如尿道结石等)等因素,使局部防御能力下降,从而侵入尿道引发感染,有尿道梗阻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此类感染。
2.诱因
局部卫生不良:不注意外阴清洁,尤其是女性,尿道短而宽,更易受细菌等病原体侵袭,若生活方式中不注重外阴清洁,急性尿道炎发病风险会增加。
尿道损伤:如器械检查、性生活损伤等,可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有尿道器械检查史或频繁性生活的人群需注意防范。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尿道刺激症状:常见尿频、尿急、尿痛,患者会频繁产生排尿意愿,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样疼痛,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一般来说,儿童可能表达不清不适,需家长细心观察。
尿道分泌物:淋菌性尿道炎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而非淋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相对较少,呈稀薄浆液性。
2.体征
检查可见尿道外口红肿,有分泌物附着,部分患者按压尿道可有分泌物溢出。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尿道损伤史、基础疾病史等,对于判断病因有重要意义,如性活跃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需重点考虑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尿道外口情况,观察有无红肿、分泌物等。
3.实验室检查
尿道分泌物涂片:淋菌性尿道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非淋菌性尿道炎可发现衣原体或支原体相关特征。
病原体培养:能明确病原体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原体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淋菌性尿道炎常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常用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
2.一般治疗:患病期间需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症状,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儿童要注意鼓励其多饮水。
六、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尤其是女性,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性生活前后也需注意清洁。
不同年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要注意尿布的清洁更换等。
2.安全性行为
性活跃人群应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如使用安全套等,可有效降低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3.避免尿道损伤
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等操作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几率,有尿道梗阻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尿道损伤相关的尿道炎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