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的表现
儿童遗尿症有夜间遗尿表现,包括遗尿频率随年龄变化及多发生在深度睡眠前半夜;有日间相关表现,如尿频尿急、排尿异常;有伴随表现,如心理行为上自卑焦虑等及生长发育上单纯遗尿症儿童多正常但继发者有异常;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期常见,学龄前期开始有心理及日间伴随表现,学龄期日间及心理问题更明显
一、夜间遗尿表现
1.遗尿频率:儿童遗尿症最主要的表现是夜间不自主排尿,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每晚都会出现遗尿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遗尿频率可能会降低,但仍有部分儿童会间隔数天或数周出现一次夜间遗尿。例如,3-5岁儿童夜间遗尿较为常见,部分儿童可能每周遗尿2-3次甚至更多;而年龄稍大的6-12岁儿童,可能每月仍有1-2次夜间遗尿现象。
2.遗尿时间特点:多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因为在深度睡眠时,儿童的膀胱感觉和觉醒机制处于相对抑制状态,难以感知膀胱的充盈并醒来排尿。一般在夜间特定的时间段,如前半夜,更容易发生遗尿,这与儿童睡眠周期中深度睡眠的分布有关,前半夜深度睡眠占比较大。
二、日间相关表现
1.尿频尿急:部分患有遗尿症的儿童可能存在日间尿频、尿急的情况。这是因为膀胱功能失调,可能与逼尿肌不稳定有关,导致膀胱储尿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频繁的尿意,表现为尿频、尿急,甚至可能在白天也会出现不自主排尿的情况,但程度相对夜间遗尿较轻。例如,有些儿童白天会频繁去厕所,但每次尿量不多,且可能突然有尿意难以控制。
2.排尿异常:还可能出现排尿延迟、排尿间断等情况。这是由于膀胱和尿道的协调功能出现问题,可能与神经系统对排尿反射的调控异常有关。比如,儿童在排尿时不能顺利、连贯地将尿液排出,出现排尿中断的现象,或者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开始排尿。
三、伴随表现
1.心理行为表现:长期遗尿可能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行为问题。因为遗尿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嘲笑,从而导致儿童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表现出不愿参与集体活动、性格孤僻等情况。例如,一些遗尿儿童在学校可能因为担心尿湿裤子而不敢多喝水,也不愿意参加户外活动,影响其正常的社交和心理发展。
2.生长发育相关表现:在生长发育方面,一般单纯遗尿症儿童的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遗尿症,可能会伴有原发疾病相关的生长发育异常表现。比如,如果是由脊柱裂等神经源性疾病引起的遗尿症,可能会同时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等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
四、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差异
1.婴幼儿期(1-3岁):此阶段儿童夜间遗尿是较为常见的生理现象,因为神经系统对排尿的调控尚未完全成熟,膀胱容量较小,夜间容易出现排尿失控。但如果遗尿过于频繁,超过正常生理范围,就需要引起关注。
2.学龄前期(4-6岁):这个阶段儿童夜间遗尿情况如果仍较频繁,可能开始对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儿童可能会因为遗尿被家长责备而出现情绪问题。同时,此阶段也开始逐渐出现日间尿频尿急等可能的伴随表现。
3.学龄期(7-12岁):学龄期儿童如果仍有遗尿症,除了夜间遗尿外,日间排尿异常等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而且心理行为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因为他们开始更多地参与社会交往,遗尿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容易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