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犯了怎么办
急性胃肠炎由进食污染食物或水引起,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一般处理包括休息、饮食调整,补充水分电解质;对症治疗有腹痛热敷、止吐侧卧防误吸、止泻依情况用药;出现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严重腹泻、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出现相关情况要尽快就医。
一、急性胃肠炎的识别
急性胃肠炎通常是由于进食了被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而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恢复。
二、一般处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调整
发病后应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在饮食方面,急性期应暂禁食数小时(一般2-4小时),让胃肠道得到适当休息,之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汤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例如,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能补充能量且容易消化吸收。
对于儿童,要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可适当给予口服补液盐。老年人则需注意营养均衡的同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且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进食量。
2.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频繁呕吐和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口服补液盐溶液,其成分能较好地补充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以及水分。如果脱水较为严重,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脱水情况变化较快,需密切关注,一旦怀疑脱水严重应立即就医。老年人由于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脱水后恢复较慢,更要重视及时补充。
三、对症治疗相关情况
1.腹痛缓解
若腹痛较明显,可通过局部热敷来缓解,用温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对于儿童,热敷时更要谨慎,温度要适中,且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时要注意监测温度。另外,要避免用力按压腹部,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其他不良影响。
2.止吐处理
对于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保持身体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如果呕吐频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止吐药物,但儿童要特别谨慎使用止吐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呕吐,如清洁口腔等。老年人使用止吐药物时也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基础情况。
3.止泻措施
腹泻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观察。若腹泻较严重,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止泻药物,但儿童不建议自行使用强效止泻药,以免影响病情观察。老年人使用止泻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对肠道功能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
四、就医指征
当出现剧烈呕吐不能进食、严重腹泻导致大便呈水样且次数频繁、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伴有明显头痛、头晕等全身中毒症状、脱水表现加重(如皮肤弹性差、眼窝深陷、尿量极少等)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针对细菌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等。儿童出现上述情况需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现这些情况也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