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主要分为感染性肠胃病、功能性肠胃病、自身免疫性肠胃病及其他肠胃病。感染性肠胃病中细菌性肠胃炎由特定细菌感染经食物水源传播致相关症状,病毒性肠胃炎诺如病毒传染性高致相应症状;功能性肠胃病肠易激综合征病因不明致多样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多种因素相关致上腹部不适;自身免疫性肠胃病克罗恩病累及胃肠多部位致相应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限于大肠黏膜等致相关症状;其他肠胃病胃肠道息肉部分有症状需内镜处理,胃肠道憩室病多数无症状,有症状时据情况处理
一、感染性肠胃病
1.细菌性肠胃炎: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可通过食物或水源传播。研究表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是主要感染途径,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或不规范的餐饮场所易高发,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受影响,感染后需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2.病毒性肠胃炎:诺如病毒是常见致病原之一,具有高度传染性,可通过人际传播、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等,发病急,各年龄段均易感染,冬季为高发季节,儿童群体中感染后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关注其脱水等并发症风险。
二、功能性肠胃病
1.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胃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症状多样,包括腹痛、腹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
2.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发生率相对较高,需注意饮食调节和心理状态的调整。
三、自身免疫性肠胃病
1.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肠道疾病,病因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多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瘘管形成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相对常见,病情易反复发作,需长期管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症状主要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和50-70岁,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参与其发病,病情轻重不一,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维持。
四、其他肠胃病
1.胃肠道息肉:是胃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病因与遗传、炎症刺激等有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较大息肉可能引起腹痛、便血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通过内镜检查可发现,必要时需内镜下切除等处理。
2.胃肠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状结构,如食管憩室、结肠憩室等,多因胃肠道壁薄弱和腔内压力增高所致,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表现,中老年人群相对多见,一般无症状时无需特殊治疗,有症状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