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反流相关表现包括呕吐(新生儿及小婴儿多溢乳,较大婴儿非喷射性呕吐等)和反流物刺激相关表现(反流性食管炎致哭闹、拒食,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吸入性肺炎等);不同年龄段宝宝有特点,新生儿期因生理特点易反流且主要溢乳,婴儿期表现多样且可能影响体重增长;与生活方式等有关,人工喂养发生率稍高,喂养姿势不当、平卧易加重反流,床头抬高呈半卧位可减少反流。
一、反流相关表现
1.呕吐
对于宝宝胃食管反流来说,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及小婴儿多表现为溢乳,随着月龄增长可能发展为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一般不伴有胆汁。这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无法有效阻挡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胃内压力升高时,胃内容物就会反流至口腔排出。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有70%左右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相关呕吐情况。
较大婴儿可能会出现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有时可能含有少量奶块等。
2.反流物刺激相关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如果反流较为严重且频繁,可能会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宝宝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尤其是在进食后,因为进食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流对食管的刺激。另外,宝宝可能会有拒食现象,因为吞咽时会感觉到疼痛,从而不愿意进食。
呼吸道症状相关: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后,有可能反流至咽喉部甚至吸入气道,引起呼吸系统症状。比如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没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呈慢性、反复性咳嗽;还可能出现喘息,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气道,引起气道痉挛等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有研究发现,约20%-50%的胃食管反流婴儿会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二、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特点体现
1.新生儿期
新生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低,食管蠕动功能差,胃呈水平位,这些生理特点使得新生儿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此时主要表现为溢乳,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但如果溢乳严重,可能会导致奶液误吸等情况,所以要注意喂养后的体位护理,如喂奶后竖抱拍嗝等。
2.婴儿期
随着婴儿生长,胃食管反流的表现可能更加多样化。除了呕吐、反流相关的哭闹、拒食外,还可能因为长期反流影响营养摄入,导致体重增长缓慢。男婴和女婴在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由于婴儿期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食管反流对婴儿健康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三、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联
1.喂养方式的影响
人工喂养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可能稍高。这是因为配方奶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与母乳不同,可能更容易引起胃内压力变化导致反流。例如,有研究对比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胃食管反流情况,发现人工喂养婴儿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约为25%,而母乳喂养婴儿约为15%。
喂养姿势不当也会加重胃食管反流。如果喂奶时宝宝体位过低,或者喂奶后立即让宝宝平卧,都容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正确的喂养姿势应该是将宝宝斜抱,喂奶后保持upright姿势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至少30分钟。
2.体位因素
宝宝平卧时胃食管反流相对更易发生,而将宝宝床头抬高30°左右呈半卧位,可减少反流发生。这是因为重力作用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向食管的反流。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使用斜坡垫等方式来调整宝宝的体位。



